首页> 中文学位 >Nischarin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Nischarin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序言

摘要

主要缩略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3.2 Nis-shRNA转染

3.3 Nis-shRNA和Nis-siRNA转染效果评价

3.4 大鼠体重监测

3.5 旷场试验评估Nischarin被抑制后对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3.6 爬杆试验评估Nischarin被抑制后对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3.7 荧光金逆行示踪

3.8 抑制Nischarin增强了GAP43的表达

4 讨论

4.1 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的选择及建立

4.2 RNA干扰技术的运用

4.3 Nischarin参与脊髓损伤后的恢复过程

4.4 机制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中枢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Nischarin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轴突再生中所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1 Allen's撞击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SCI模型;
  2大鼠脊髓内微量注射针对Nischarin的shRNA质粒或siRNA小片段与转染试剂,进行体内转染;
  3针对shRNA质粒转染,利用GFP荧光蛋白检测体内转染的效率;
  4通过RT-PCR方法评价shRNA质粒或siRNA小片段抑制Nischarin的效果;
  5连续6 w的旷场试验对大鼠进行BBB行为学评分,反映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6连续6w爬杆试验对大鼠进行后肢脚掌踏地角度FSA、尾根高度指数RHI和爬杆时间等测试,反映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7在SCI后6w,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注射荧光金示踪剂,逆行示踪法检测红核区的荧光金分布和强度,反映SCI后轴突再生的情况;
  8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损伤区GAP43蛋白的表达,反映轴突再生的情况。
  结果:
  1成功建立大鼠SCI模型;
  2质粒注射区局部可见GFP荧光,提示shRNA质粒成功实现体内转染;
  3 Nis-shRNA质粒和Nis-siRNA小片段均能有效抑制Nischarin的转录水平;
  4体重监测结果证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提示shRNA和siRNA使用安全;
  5旷场试验中,SCI+Nis-shRNA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SCI+Ctl-shRNA组和SCI组高,差异显著;SCI+Nis-siRNA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SCI+Ctl-siRNA组和SCI组高,差异显著;
  6爬杆试验中,SCI+Nis-shRNA组和SCI+Nis-siRNA组的FSA均较各自的对照组和SCI组低,差异显著;SCI+Nis-shRNA组和SCI+Nis-siRNA组的RHI均较各自的对照组和SCI组高,差异显著;但爬杆时间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7逆行示踪实验中,SCI+Nis-shRNA组和SCI+Nis-siRNA组在红核的荧光金阳性神经元个数均多于各自的对照组和SCI组;
  8 SCI后1w和6w,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CI+Nis-shRNA组和SCI+Nis-siRNA组的GAP43表达均较各自的对照组和SCI组多,差异显著;免疫荧光强度显示,SCI+Nis-shRNA组和SCI+Nis-siRNA组的GAP43表达较各自的对照组和SCI组多。
  结论:
  在损伤脊髓处抑制Nischarin的表达,有利于促进SCI大鼠的神经元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的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