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脑前动脉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与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6h】

大脑前动脉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与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检查方法

1.3 A1优势征判定标准

1.4 前交通动脉瘤分型

1.5 前交通动脉瘤瘤体朝向

1.6 图像三维重建及A1-A2夹角测量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前交通动脉瘤发生与A1优势的相关性

2.2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与大脑前动脉A1-A2夹角及角度差的相关性

2.3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与非破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4 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与非破裂患者与大脑前动脉A1-A2夹角及角度差的相关性比较

2.5 前交通动脉瘤瘤体朝向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A2段夹角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动脉瘤的发生与破裂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188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SCTA夹角测量工具测量A1-A2段夹角(外侧夹角),记录并比较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组与非破裂组之间A1-A2夹角及角度差;A1段形态上分为A1段优势型(A1优势征),A1均衡型;动脉瘤依瘤体指向分为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及复杂型;动脉瘤依瘤体在前交通复合体(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us,ACoAC)位置分左偏型、右偏型、中央型。
  结果:①A1段形态: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优势型36例(56.3%),左侧A1段优势型28例(43.8%),右侧A1段优势型8例(12.5%)非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优势型60例(31.9%),左侧A1段优势型39例(20.7%),右侧A1优势型21例(11.2%)。前交通动脉瘤组较非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优势发生率高(x2=11.99,P=0.001),左侧A1段优势发生率高(x2=12.95,P=0.001),右侧A1段优势发生率相当(x2=0.083,P=0.821);②A1优势发生情况:左侧A1优势共67例(26.6%),右侧A1优势共29例(11.5%),左侧A1优势较右侧A1优势发生率高(x2=11.87,P=0.000);③前交通动脉瘤指向:前上型28例,前下型28例,后上型5例,后下型3例,复杂型0例;④A1-A2夹角及角度差:A1均衡型:前交通动脉瘤组,左偏型13例,平均夹角(94.4±15.4)°;右偏型8例,平均夹角(95.9±13.1)°;中央型7例,两侧平均夹角(102.1±26.0)°;21例非中央型前交通动脉瘤平均角度差(22.4±15.8)°;非前交通动脉瘤组,共128例,左侧夹角(123.9±18.8)°,右侧夹角(121.6±18.7)°,平均夹角(122.7±18.4)°,平均角度差(5.8±4.3)°;A1均衡型中,前交通动脉瘤组较非前交通动脉瘤组瘤侧A1-A2夹角变小(t=-5.450,P=0.000; t=-3.838,P=0.000),角度差变大(t=9.954,P=0.000),即使是中央型前交通动脉瘤也较非前交通动脉瘤组A1-A2夹角小(t=-2.820,P=0.006);A1优势型:前交通动脉瘤组,共36例,平均夹角(98.8±18.0)°;左侧优势28例,平均夹角(100.5±17.9)°;右侧优势8例,平均夹角(93.0±18.4)°;非前交通动脉瘤组,共60例,平均夹角(118.8±19.1)°;左侧优势39例,平均夹角(122.5±19.3)°;右侧优势21例,平均夹角(111.8±17.0)°;A1优势型中,不论总体还是左侧优势或右侧优势,,前交通动脉瘤组较非前交通动脉瘤组瘤侧A1-A2夹角变小(t=-5.077,P=0.000; t=-4.769,P=0.000; t=-2.602,P=0.015);⑤A1-A2夹角及角度差:A1均衡型:破裂组,左偏型6例,平均夹角(99.3±10.1)°;右偏型6例,平均夹角(93.4±14.5)°;中央型6例,两侧平均夹角(106.2±25.9)°;12例非中央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型平均角度差(22.1±16.8)°;非破裂组,左偏型6例,平均夹角(96.8±17.8)°;右偏型3例,平均夹角(105.9±4.4)°;中央型1例,两侧平均夹角77.5°;9例非中央型前交通动脉瘤平均角度差(20.1±19.0)°;A1均衡型前交通动脉瘤中,破裂组较非破裂组瘤侧A1-A2夹角及角度差均无明显变化(P>0.05); A1优势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组,共23例,平均夹角(101.2±18.5)°;左侧优势18例,平均夹角(102.1±18.4)°;右侧优势5例,平均夹角(97.8±20.8)°;非破裂组,共13例,平均夹角(94.6±16.9)°;左侧优势10例,平均夹角(97.5±17.5)°;右侧优势3例,平均夹角(85.1±13.1)°;A1优势型前交通动脉瘤中,不论总体还是左侧优势或右侧优势,破裂组较非破裂组A1-A2夹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与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有关,且具有A1优势征者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A1优势征左侧较右侧发生率高;大脑前动脉A1-A2夹角及角度差可协助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且较小的A1-A2夹角与较大的角度差更容易发生前交通动脉瘤,但无法评估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出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