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视知觉原理的建筑心理空间研究
【6h】

基于视知觉原理的建筑心理空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论题的提出及其背景研究

1.1.1 选题的确立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背景的概述

1.2 论题研究的目的及其价值

1.3 基础理论和研究状况

1.3.1 格式书心理学基础理论

1.3.2 国内外视知觉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建筑心理空间的基本问题

2.1 空间与建筑物理空间

2.2 建筑心理空闻的概述

2.3 建筑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闻的关系

2.3.1 心理空间内向组合

2.3.2 心理空间外向组合

2.4 小结

3.建筑心理空间的视知觉特性

3.1 人眼的视觉感知特性

3.1.1 人眼的生理构造及其视野分析

3.1.2 人眼对色彩的癔知

3.2 建筑心理空间的可变性

3.3 建筑心理空间的选择性

3.3.1 相对色彩的差异

3.3.2 相对形状的差异

3.3.3 相对体量的差异

3.3.4 相对位置的差异

3.4 建筑心理空间的模糊性

3.5 建筑心理空间的透明性

3.6 建筑心理空间的递增性和衰减性

3.7 建筑心理空间的错觉

3.7.1 面积大小的错觉

3.7.2 光渗错觉

3.7.3 透视错觉

3.8.小结

4.建筑心理空间的视知觉组织方式

4.1 相近性组织与心理空间

4.1.1 接近性组织在建筑心理空间的表达

4.1.2 接近性组织下的心理空间感知强度及变化

4.2 类似性组织与心理空间

4.2.1 类似性的组合力场在心理空间的表达

4.2.2 非类似性排斥力场在心理空间的作用

4.2.3 类似性组织下的心理空间感知强度及变化

4.3 封闭性组织与心理空间

4.3.1 封闭性组织在建筑心理空间的表达

4.3.2 封闭性组织下的心理空间癔知强度及交化

4.4 建筑心理空间的完形性组织

4.4.1 完形性组织在建筑心理空间的表达

4.4.2 非完好形空间的完形性表达

4.4.3 完形性组织下的心理空间瘤知强度及交化

4.5 小结

5.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习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视觉在所有感觉器官中接受信息的程度高达80%。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在经过我们视觉信息和大脑动力系统的组织之后,在心里投射出一种由透明模糊的界面围合而成的虚拟空间----心理空间。视知觉理论作为艺术创造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补充之后,已经非常成熟。本篇论文借助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将其重要的规律以及指导原则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独辟蹊径地提出建筑心理空间的概念,旨在通过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找到我们认识客观环境的规律,试图让建筑设计具有更深的层次性、科学性和理论性。
  本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章节,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衔接紧密。首先通过介绍我们一般认知的物理空间及其特点,加以区分比较,提出我们研究的对象----心理空间,并作出准确的定义,再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关系,解决心理空间的基本问题。进而在了解其定义及界定范围的情况下,借助视知觉理论和大量的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出心理空间所不同于物理空间的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特性并加以分析论证。最后,也是论文笔墨最多的部分,则以前面的研究为基础,重点详述在视知觉原则的影响下,心理空间的组织原则及其组合强度的变化规律,解开隐藏在建筑空间设计背后的心理密码,为今后理解和创作设计找到方法和途径。在论述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并结合视知觉理论框架作为指导依据,以图解的方式对每个论述部分加以分析,试图让表达更清晰、直观、易于理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