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知识搜索二元性的前因与创新绩效效应研究:基于本地-远程搜索视角
【6h】

企业知识搜索二元性的前因与创新绩效效应研究:基于本地-远程搜索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重要概念界定

1.2.3 研究问题的表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内容安排

1.3.3 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知识搜索的研究概况

2.1.1 文献筛选

2.1.2 文献分布

2.1.3 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

2.1.4 中文文献的研究情况

2.1.5 中英文文献的对比分析

2.2 知识搜索的内涵与分类

2.2.1 问题解决式搜索与冗余驱动式搜索

2.2.2 深度搜索与宽度搜索

2.2.3 探索式搜索与利用式搜索

2.2.4 本地搜索与远程搜索

2.2.5 本地-远程搜索与探索-利用、探索式-利用式搜索的区别

2.2.6 小结

2.3 知识搜索的二元性视角

2.3.1 组织二元性

2.3.2 组织二元性的顺序视角

2.3.3 本地搜索与远程搜索的二元性

2.3.4 小结

2.4 知识搜索的前因研究

2.4.1 内部特征

2.4.2 外部环境

2.4.3 小结

2.5 知识搜索与企业绩效

2.5.1 二元性知识搜索策略

2.5.2 企业规模

2.5.3 外部环境

2.5.4 小结

2.6 本章小结

3 子研究一:企业吸收能力与外部环境对知识搜索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3.2.1 吸收能力与知识搜索策略选择

3.2.2 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3.2.3 假设模型

3.3 研究方法

3.3.1 数据选择

3.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3.3.3 变量测度与数据处理

3.3.4 数据分析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3.4.2 回归分析

3.4.3 假设检验结果

3.5 结论与讨论

3.5.1 结论

3.5.2 讨论

4 子研究二:企业冗余资源与外部环境对知识搜索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4.2.1 组织冗余与知识搜索策略选择

4.2.2 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4.2.3 假设模型

4.3 研究方法

4.3.1 产业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变量测度与数据处理

4.3.3 数据分析方法

4.4 研究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4.4.2 回归分析

4.4.3 假设检验结果

4.5 拓展研究

4.5.1 研究问题与模型拓展

4.5.2 变量测度

4.5.3 相关性检验与回归分析

4.5.4 假设检验结果

4.6 结论与讨论

4.6.1 结论

4.6.2 讨论

5 子研究三:企业知识搜索策略选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5.2.1 本地-远程二元性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

5.2.2 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

5.2.3 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5.2.4 假设模型

5.3 研究方法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测度与数据处理

5.4 研究结果

5.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5.4.2 数据分析方法

5.4.3 回归分析

5.4.4 假设检验结果

5.5 稳健性检验

5.6 结论与讨论

5.6.1 结论

5.6.2 讨论

6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现实意义

6.4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企业知识搜索是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自组织二元性的概念提出后,又有学者将二元性的视角和研究范式引入知识搜索的研究中。然而,知识搜索二元性的研究过于集中于探索式-利用式搜索视角,缺乏对其他形式知识搜索二元性的探讨。同时,现有研究往往将本地搜索-远程搜索与探索式搜索-利用式搜索这两组概念混淆使用,模糊了这两组概念原本的定义和内涵。此外,现有研究大多仅从单一维度研究本地搜索与远程搜索,缺乏对多种边界的本地-远程搜索的比较研究。因此,本文聚焦于组织边界与技术边界的本地-远程搜索二元性。本文认为,现有的关于组织二元性,包括知识搜索二元性的研究存在以下三点不足或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1)对前因的研究集中于组织内部情境、组织结构、高管团队,仅有较少的研究涉及组织冗余资源和自身能力的作用;2)尽管大多数的研究确认了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但仍然有研究表明,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并不明显,而组织在两种矛盾对立的战略间的交替则表现出较好的绩效作用。因此,关于“组织二元性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绩效”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存在争议和局限,需要更多的研究;3)企业嵌入在环境中,也在环境的影响下开展决策,决策的效果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环境动态性与环境敌对性)因为其复杂的特性,在企业策略选择与实施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权变的、尚不明确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本文分三个子研究,以在美国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二手数据(专利数据、财务数据、行业数据)构造了时间跨度为1997-2000年的面板数据,对企业组织边界与技术边界上的本地-远程知识搜索二元性的前因与绩效展开研究。
  子研究一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企业的吸收能力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对企业本地-远程知识搜索二元性策略选择倾向的影响。由于资源观和交易成本理论对这一问题存在着相反的解释机制,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三组竞争性假设。通过对样本企业的分析,可以确定资源观有着更强大的解释力。本研究的具体结论为:1)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会倾向于在组织边界上开展二元性本地-远程搜索,即同时在组织内外开展知识搜索,但不一定会在技术边界上开展二元性搜索。2)在环境动态性提升的情况下,吸收能力越强的企业就会越倾向于在组织边界上开展二元性知识搜索,但是不一定会更倾向在技术边界上开展二元知识搜索策略。3)当环境敌对性加剧时,吸收能力越强的企业在组织边界上开展二元性知识搜索策略的倾向就越会被削弱,但是不一定会削弱企业在技术边界上开展二元知识搜索的倾向。
  子研究二从企业内部资源的角度着手,探讨了企业的冗余资源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对企业本地-远程知识搜索二元性策略选择倾向的影响。其中,笔者不但检验了组织冗余作为一个整体时对企业知识搜索决策的影响,更是打开了组织冗余的黑箱,按照其被组织吸收的程度分为已吸收冗余、未吸收冗余、潜在冗余,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具体结论如下:1)在组织边界上,组织冗余较多的企业会倾向于选择二元性本地-远程知识搜索策略,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已吸收冗余;在技术边界上,较多的已吸收冗余也会使企业倾向于开展二元性本地-远程知识搜索,但是这一作用会被其他类型的冗余所掩盖。2)环境动态性会在组织边界上削弱组织冗余,尤其是潜在冗余,对企业二元性知识搜索策略选择倾向的正向影响;而无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冗余还是细分为三种类型的组织冗余,对技术边界上的企业知识搜索策略选择的作用未必会受环境动态性的影响。3)环境敌对性会在组织边界上削弱组织冗余对企业二元性知识搜索策略选择倾向的正向影响,但是三种冗余资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已吸收冗余、潜在冗余和二元性知识搜索倾向的正向作用会被环境敌对性增强,而未吸收冗余的作用则会被削弱。在技术边界上,环境敌对性会增强已吸收冗余对企业二元性知识搜索策略选择倾向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整体组织冗余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子研究三则研究了企业本地-远程知识搜索二元性及其分别与所占有的资源(以企业规模为表征)、外部环境的交互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仅采用一元性知识搜索策略的企业,在组织边界或技术边界上采用二元性本地-远程知识搜索的企业会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包括拥有更大的专利影响力以及更多的有效专利产出。2)在同时于企业内外部和技术领域内外开展知识搜索的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会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即拥有更大的专利影响力以及更多的有效专利产出。3)企业在组织内外和技术领域内外开展二元性本地-远程搜索的绩效结果不一定会受到环境动态性的影响。4)在环境敌对性高的情况下,企业在技术领域内外开展二元性本地-远程知识搜索而获得的创新绩效会被削弱;但是企业在组织内外开展二元性知识搜索而获得的绩效不一定会受到影响。
  本研究存在以下贡献:1)本研究以本地搜索和远程搜索的二元性作为研究对象,丰富并拓展了组织二元性的概念与实证依据。2)本研究对吸收能力、外部环境,以及两者交互对企业本地-远程知识搜索二元性的影响的分析,有助于解决资源观与交易成本理论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在看待这一问题时产生的冲突。3)本研究打开了组织冗余的黑箱,验证了不同的组织冗余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对企业的知识搜索有着不同的影响。4)本研究实现了多个边界上知识搜索二元性的比较分析,证实了表现为知识搜索二元性的组织二元性对绩效的促进作用,解释了组织二元性的创新绩效效应是如何发生的,为持类似观点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力的实证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