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国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中“场所精神”建构的方法研究
【6h】

德国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中“场所精神”建构的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前言

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与范围

1.2.1 藉量子理论诠释“场所精神”

1.2.2 “场所精神”传承的界定

1.2.3 工业遗存案例的相关分析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框架路线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

1.7 文献综述

1.7.1 国外“场所精神”理论的发展

1.7.2 中国“场所精神”相关的研究

2 工业遗存更新的现状与前沿

2.1.2 德国“去中心化”的工业遗存更新的宏观策略

2.1.3 “场所精神”在工业遗存更新中的角色

2.1.4 量子理论在“场所精神”中呈现的作用

2.2 德国工业遗存更新的经验

2.2.1 以延续文化意涵呈现“场所精神”

2.2.2 德国工业遗存更新方法

2.2.3 德国工业遗存更新动能的不足与启示

2.3 本章小结

3 “场所精神”的多维思考

3.1 场所与精神

3.1.1 场所的本质

3.1.2 空间物质与环境因子

3.1.3 时空中的记忆

3.1.4 精神之于场所

3.1.5 场所生命系统

3.2 “场所精神”概念与表现

3.2.1 精神的哲学性

3.2.2 精神的物理性

3.2.3 “场所精神”的分析探究

3.2.4 “场所精神”释义

3.2.5 “场所精神”理论的现状瓶颈

3.3 “量子纠缠”于“场所精神”复苏的转译

3.3.1 “量子纠缠”对“场所精神”的推论

3.3.2 具备量子效应的“场所精神”成形条件

3.4 本章小结

4 “场所精神”导向下的工业遗存更新体系建构与方法

4.1 工业遗存“场所精神”的理论基础

4.1.1 工业遗存在文化层面的意义

4.1.2 工业遗存的“场所精神”与时空的关系

4.1.3 本研究对工业遗存更新中“场所精神”的释义

4.2 工业遗存更新体系的传承

4.2.1 工业遗存场所的本质与秩序

4.2.2 工业遗存场所的文化意识延续

4.2.3 工业遗存的优化机制与运行

4.3 工业遗存更新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4.3.1 策略的原则

4.3.2 传承的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实案研究

5.1 案例的选取

5.1.1 背景

5.1.2 内容

5.2 宏观规划对工业遗存更新的必要性

5.2.1 德国鲁尔区文化新意象

5.2.2 汉堡港口新城特性规划

5.3 工业遗存的检修与定向是更新的基础

5.3.1 以创新服务为导向的艺术鲁尔

5.3.2 商住学交混的汉堡新城

5.4 回归自然环境与洁净能源为工业遗存灌注生命力

5.4.1 鲁尔埃姆歇区的能源策略

5.4.2 汉堡新城滨水生态优势

5.5 场所精神是工业遗存更新成败的体现

5.5.1 杜塞道夫媒体港的区域精神

5.5.2 汉堡文化新城与易北河音乐厅

5.6 有效的系统维护是工业遗存传承的要因

5.6.1 北威州创意经济网络中心

5.6.2 汉堡新港和区域开发策略

5.7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文化传承非一蹴可及,遗存文化亦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地域不断扩大,工业遗存的更生环境有着复杂的处理条件。其于城市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尴尬与矛盾,考验着遗存应当保留下来的文化传承机制,倘造成区域景观生态环境上的退化,则将难以维护,反易酿成二次废墟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现今的工业遗存更生模式,常急于展现在形态上显见的空间新象或换墙换皮的改造新衣。在结果论的表象下,工业遗存更生对于城市的意义,往往易流于阶段性的昙花一现,而疏于顾及更新系统的可持续循环。不良的工业遗存改造或拆建,将造成更新产业的形态趋同、人力资源的浪费、区域文化的断层以及城市规划的高同构性。因此,基于工业遗存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传承场所的精神性并与城市发展规划融合,将对中国产业创新、创造活力城市带来重大意义。
  音乐的“形而上”形式,能经由乐谱、频率的秩序性得以为人类量化认知演奏,然而建筑空间的精神情境表现,确难有理可据。本研究尝试探求“场所精神”与工业遗存的关系,藉由“量子纠缠”理论,推论纠缠效应下,建筑空间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是可能穿越时空限制,呈现可作为定量定性分析的评价基础,藉以论证复苏工业遗存的精神性能为场所的传承起到正面可期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文献与实场调研,总结德国工业遗存的成功经验,于推论试导的过程中,借红外线建筑成像技术作为遗存建筑的修缮基础,进而评量组成场所相应粒子之“信息”,重构精神场境,并藉以德国模式的系统机制,维护“秩序”的可持续性,使工业遗存“精神性”的复苏能具体化为可操控的手段。论文研究成果表明:
  (1)认识工业遗存的复苏,非仅以型态的研究处理为主要方法,而可能经由微观物理的量子力学理论借用,使遗存建筑回归过去时空场境的工业精神性,从而在补充“场所精神”(GENIUS LOCI)理论之同时,实践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参用的理论支持。
  (2)藉由已证的“量子纠缠”效应,表述工业遗存的材料分子特性具有信息的秩序,而其总参与粒子与环境因子的纠缠,将影响新旧时空下场所微电磁的效应。藉由回归工业遗存场所的电磁稳态,重新调动组成分子间的信息秩序,即让工业遗存与场所的环境分子发生更新纠缠,将能够对不清晰的精神性作逻辑推演分析,从而更客观的对遗存的“场所精神”以释义。
  (3)借梳理德国对工业遗存的更生系统维护机制,辅以本研究关键性“场所精神”建构程序,取精去糙提出综合优化建议策略,进而对工业遗存更生后的维护导入PDCA循环模型,使得新工业遗存场所具可持续运作机制,并达到精神性的传承方法之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