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5-2013年解脲脲原体药敏监测及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6h】

2005-2013年解脲脲原体药敏监测及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前言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一部分 2005-2013年解脲脲原体药敏监测分析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荣誉

展开▼

摘要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与多种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严重影响人类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解脲脲原体的耐药率不断提高,尤其氟喹诺酮类高耐药率报道的最多。现有的耐药机制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理,因此,持续监测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诱导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耐药机制十分必要。
  第一部分、旨在分析解脲脲原体在泌尿生殖道门诊病人中的分离率与耐药率。
  本课题组对2005年-2013年期间杭州地区2689例女性与2336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标本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所检测的5025份泌尿生殖道标本中,1942份标本检出解脲脲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38.6%,其中1513株解脲脲原体单一阳性(30.1%),429株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共同阳性(8.5%)。女性中,1434份标本解脲脲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53.3%,其中1073株解脲脲原体单一阳性(39.9%),361株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共同阳性(13.4%)。男性中,508份标本解脲脲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21.7%,其中440株解脲脲原体单一阳性(18.8%),68株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共同阳性(2.9%)。解脲脲原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和普那霉素的耐药率较低(<5.0%),且研究年限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对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50%),且研究年限内耐药率显著增加(p<0.05)。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杭州地区2005年-2013年期间泌尿生殖道门诊病人中解脲脲原体存在较高的分离率,女性中解脲脲原体分离率显著高于男性。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且呈增长趋势。
  第二部分、旨在了解解脲脲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
  我们共筛选了114株临床菌株,均来自明确感染诊断的女性(如宫颈炎、阴道炎与输卵管堵塞等),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确定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DNA,PCR检测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A)特异性基因(UU295)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R)特异性基因(UUR10_0588)的表达,对114株临床菌株进行生物分群;采用扩展的多位点序列分型(Expanded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eMLST)技术,结合系统发育学对其中的93株临床菌株和14株标准菌株进行分型和分组;通过PCR扩增与DNA测序分析114株临床菌株的gyrA、gyrB、parC、parE四个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uinolone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QRDRs)的突变位点。结果发现3种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相对较高,环丙沙星(MIC:1-256μg/L)、氧氟沙星(MIC:0.5-128μg/L)与左氧氟沙星(MIC:0.5-64μg/L),莫西沙星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MIC:0.125-32μg/L)。114株临床菌株中,87株(76.32%)为UPA,14株(12.28%)属于UUR,13株(11.4%)同时包含UPA和UUR,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UPA为75.9%,UUR为71.4%,UPA和UUR共存为76.9%,莫西沙星的耐药率UPA为25.3%,UUR为50%,UPA和UUR共存为23.1%。eMLST将93株临床菌株共分为7个亚组和1个单体,各亚组间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114株临床菌株中共发现7种类型的点突变,涉及gyrB、parC与parE基因。其中,89株携带parC突变基因,且该基因的S83L(C248T)位点突变最为常见。另外我们还在parC与parE基因中发现了2种目前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位点:C248G(S83W)与G1343A(R448K)。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MLST分型的各亚组Uu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无显著差异;拓扑异构酶Ⅳ的氨基酸突变,尤其是ParC中的Ser-83→Leu(C248T),可能是引起氟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原因;莫西沙星是针对ParC中的Ser-83→Leu(C248T)最有效的氟喹诺酮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