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创新驱动研究——基于产品质量与生产率的视角
【6h】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创新驱动研究——基于产品质量与生产率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可能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创新

1.3.2 可能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与创新驱动相关的研究

2.1.1 创新的定义、类型与演变进程

2.1.2 创新驱动基本内涵与作用机制

2.2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研究

2.2.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2.2 技术引致的国际贸易

2.3.3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

2.3 与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的研究

2.3.1 国际投资的理论发展

2.3.2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

2.3.3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

2.4 与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

2.4.1 人力资本因素

2.4.2 研发资本因素

2.4.3 技术差距因素

2.4.4 经济开放程度

3 开放经济条件下创新驱动的分析框架

3.1 开放经济条件下创新驱动理论基础

3.1.1 国际贸易的创新驱动理论

3.1.2 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驱动理论

3.1.3 外商直接投资的创新驱动理论

3.2 开放经济条件下创新驱动作用途径

3.2.1 开放经济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

3.2.2 知识学习视角下创新驱动的作用途径

3.3 开放经济条件下创新驱动机制模拟

3.3.1 动态仿真系统模型构建

3.3.2 动态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产品质量与生产率的国际贸易创新驱动研究

4.1 引言

4.2 检验模型

4.3 数据整理与变量设定

4.3.1 数据整理

4.3.2 变量设定

4.4 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4.4.1 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分析

4.4.2 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产品质量与生产率的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驱动研究

5.1 引言

5.2 检验模型

5.3 数据整理与变量设定

5.3.1 数据整理

5.3.2 变量设定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1 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基本回归检验

5.4.2 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处理效应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产品质量与生产率的外商直接投资创新驱动研究

6.1 引言

6.2 检验模型

6.2.1 PSM-DID模型

6.2.2 互补性检验模型

6.3 数据整理与变量设定

6.3.1 处理效应检验数据整理与变量设定

6.3.2 互补性检验数据整理与变量设定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外商直接投资处理效应检验

6.4.2 外商研发投资的互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创造了“中国增长奇迹”,但是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能否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从国内外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体制、资源等要素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与要素约束的矛盾愈加凸显,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要素驱动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亟需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为突破经济发展困境,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与受益者,改革开放政策深化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更加开放的经济条件。在此背景下,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哪些理论依据?又有何现实路径可循?这些问题亟待研究。
  本文根据参与国际生产与分工的不同方式,将创新驱动分为国际贸易创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驱动和外商直接投资创新驱动,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进一步阐述了三种创新驱动可能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动态仿真系统,对创新驱动作用机制进行了动态模拟,详细刻画了以知识为载体,以组织学习为途径的创新驱动作用过程。同时,在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框架下,从出口产品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切入,进一步对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经验检验:首先,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模型对是否进口中间品及不同贸易类型中间品进口对二者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检验,并利用分位数回归给出了相关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演化轨迹;其次,利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对中国工业企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了界定,然后利用PSM-DID方法对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处理效应进行了检验;最后,同样利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处理效应,同时,利用互补性检验模型对外商研发投资与国内研发投资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检验。本研究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技术知识的获取与学习,一国或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知识附着机制、规模效应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进行定向的技术知识学习;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研发收益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人才吸收机制进行主动的技术知识获取;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竞争机制、产业关联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被动获取技术知识溢出。而在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因素、关联企业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对企业技术知识学习产生影响,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战略联盟选择、内部技术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措施来促进技术知识的学习。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体现“选择效应”,也就意味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其选择进口中间品、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大;而从产品质量视角来看,中间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参与全球生产与分工,有效扩大了资源要素与产品信息的获取范围,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正向的反馈作用。在中间品进口的选择方面,应该有效控制来料加工中间品的进口,支持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以获取更高的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应注重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寻求性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为促进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溢出的吸收作用,应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缩小技术差距,增强技术吸收能力;在研发投资方面,应调整研发投资结构,加大对应用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在外资的引进方面,应当控制低技术密度外商研发投资,加大高技术密度研发投资的引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