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北农村“潜在养老资源”调研和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6h】

浙北农村“潜在养老资源”调研和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村地区老龄化现象严重

1.1.2 农村养老设施建设问题

1.1.3 农村公共空间适老化重视不足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农村相关研究

1.3.2 老人行为需求相关研究

1.3.3 养老问题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潜在养老资源

1.4.2 农村社区

1.4.3 农村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

1.4.4 适老化改造

1.5 研究对象界定

1.5.1 浙北农村

1.5.2 农村公共空间

1.5.3 农村老年人口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浙北农村公共空间建设与为老所用现状分析

2.1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2.1.1 浙北农村规模概况

2.1.2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2.1.3 非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2.2 农村公共空间建设现状

2.2.1 养老服务设施

2.2.2 非养老公共服务设施

2.2.3 其他公共空间

2.3 农村公共空间为老所用现状

2.3.1 养老服务设施

2.3.2 非养老公共服务设施

2.3.3 其他公共空间

2.4.1 养老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2.4.2 其他公共空间为老所用的潜力

2.5 “潜在养老资源”概念的提出

2.5.1 “潜在养老资源”的概念界定

2.5.2 “潜在养老资源”的提出目的

2.6 本章小结

3 浙北农村老人行为模式与养老需求研究

3.1 农村老人的定义与分类

3.1.1 农村老人的定义

3.1.2 农村老人的分类

3.1.3 访谈对象的确定

3.2 农村老人日常行为模式研究

3.2.1 老年人日常行为类型

3.2.2 老年人日常行为时段分析

3.2.3 老年人日常行为空间分布

3.3 农村老人需求研究

3.3.1 老人需求分类

3.3.2 各类型需求度研究

3.3.3 需求与空间的再匹配

3.4 不同类型“潜在养老资源”的使用需求

3.4.1 “潜在养老资源”的分类

3.4.2 “生活照料”型

3.4.3 “体闲娱乐”型

3.4.4 “医疗保障”型

3.4.5 “教育益智”型

3.5 本章小结

4 需求导向下的“潜在养老资源”适老化改造原则与策略

4.1 改造目标和原则

4.1.1 改造目标

4.1.2 改造原则

4.2 不同类型“潜在养老资源”的适老化改造原则

4.2.1 “生活照料”型的细微精准

4.2.2 “休闲娱乐”型的空间共享

4.2.3 “医疗保障”型的身心兼顾

4.2.4 “教育益智”型的社区互补

4.2.5 改造细则归纳

4.3 精细化适老改造的空间策略

4.3.1 空间模式提炼

4.3.2 组织

4.3.3 入口

4.3.4 地面

4.3.5 楼梯

4.3.6 桌椅

4.4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结论

5.2 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浙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老年人健康程度普遍较高,老龄化现象尤为显著。然而,作为农村养老系统的空间载体,浙北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彼此脱节,“指标化”、床位空置现象严重。同时,农村其他公共空间广泛的为老所用现象未引起足够重视,缺少功能和细部等方面的适老化应对。
  研究通过对浙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的梳理、对公共空间建设和为老所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未被纳入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农村公共空间在为老所用方面反而更加具有使用率高、开放性强、可达性好、复合使用度高、包容性强等特点,具有广泛的为老所用潜力。因此,针对这些“未被纳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却被老人广泛使用,能满足老人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农村公共空间”,提出“潜在养老资源”的概念。
  在考察现有“潜在养老资源”适老化程度上,笔者将浙北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日常行为类型、时段、空间,归纳其日常行为模式;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浙北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将“潜在养老资源”分为“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医疗保障”、“教育益智”四大类,归纳各类型的使用需求,将“潜在养老资源”与“需求”进行功能重组和再匹配。
  最后,以需求为导向,针对各类型“潜在养老资源”,通过功能计划、建筑改造,建立适老化改造原则和策略。
  本研究是探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次积极尝试,虽然仅关注农村非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笔者望能抛砖引玉,以点带面,引起各方面对农村养老的重视,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精准、健康、全面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