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抽样取证方法之初探
【6h】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抽样取证方法之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引言

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概述

2.1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

2.2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特征

2.2.1智能化

2.2.2隐蔽性

2.2.3多样性

2.2.4区域广

2.2.5利润高

2.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证据

2.3.1立案的证据

2.3.2抓捕的证据

2.3.3起诉的证据

3 电信网络诈骗案中的取证体系的困难

3.1样本选择

3.2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例统计分析

3.2.1作案方式

3.2.2证据种类

3.2.3查明事实

3.2.4辩护意见

3.3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证的现状分析

3.3.1取证的客观性

3.3.2取证的关联性

3.3.3取证的合法性

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抽样取证的必要性

4.1现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证的局限性

4.1.1证明资源的有限性

4.1.2证据的关联性不足

4.1.3犯罪金额确定不清

4.1.4成本高效率低下

4.2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抽样取证的之必然性

4.2.1充分利用有限证据资源

4.2.2提升证据的关联性

4.2.3犯罪的金额的区间

4.2.4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4.2.5信患化时代的冲击

5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取证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关系

5.1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取证与证明责任

5.1.2抽样取证与证明责任的界限

5.1.3抽样取证对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

5.2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取证与证明标准

5.2.1抽样取证的证明标准

5.2.2抽样取证抗辩的证明标准

6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抽样式取证体系构建

6.1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抽样式取证模型的构建

6.2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式取证的合法性说明

6.2.1主体选择的合法性

6.2.2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本身

6.2.3排除合理怀疑

6.2.4抽样式取证不得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6.3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式取证的抽样方式选择

6.3.1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

6.3.2区间的界定

6.3.3区间误差的解决措施

6.4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取证的程序规范

6.4.1明确的告知义务

6.4.2现有样本的统计确认

6.4.3机构及人员要求

6.4.4监督方式

6.5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取证的限制规则

6.5.1抽样取证的限制

6.5.2保证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也愈发增多,而由此引发的社会危害性更是十分巨大。2016年12月19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要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特点,应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打击,坚持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坚持最大力度、最大限度追赃挽损,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坚决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面对证据审查困难的严峻现状,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证明体系,以期突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取证的难题,从而有效地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电信网络诈骗罪进行了基本的概述,包括电信网络诈骗罪的概念、特征,以及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证据;第二部分通过选取2011年至2016年的50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作为样本,以“抽样取证”的方式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证困难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抽样取证的必要性,具体从证明资源的有限性、电信网络诈骗的金额、证据的关联性及成本和效率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提出抽样式取证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或大数据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抽样取证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关系;第五部分阐述本文的核心观点,即我国需要建立电信网络诈骗的抽样取证体系。具体内容为: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全部取证确有证明困难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式进行取证;抽样取证,应由侦查机关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样方法应采取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严格遵守具体的程序规定,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一定的救济权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