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6h】

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信任的相关研究

2.2 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

2.3 差序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

2.4 已有研究述评

3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3.1 基于信任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2 研究假设与影响因素模型提出

4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维度构建

4.1 研究方法与抽样

4.2 差序政府信任的基本情况及产生原因:来自访谈的证据

4.3 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评价维度:扎根理论三级编码

4.4 差序政府信任五大影响因素的维度确定

5 差序政府信任形成机制研究

5.1 问卷设计与测度

5.2 差序政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3 当前我国的差序政府信任现状与特点:来自问卷调研的数据

5.4 政府行为、媒介倾向与个体倾向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检验

6 结果讨论与研究启示

6.1 结果讨论

6.2 研究启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在全球普遍面临政府信任衰退挑战的同时,我国政府却保持着较高的信任水平。已有研究者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数据观察到了我国“央强地弱”的差序政府信任格局,并将其作为当前我国政府信任的更深层表征。差序政府信任指的是公民对中央政府的高信任度、对地方政府的低信任度,这一信任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政治系统核心部门的合法性,但是随着其水平的提高,一旦公民的诉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中央政府所获得的政府信任就有可能迅速下降。当前,虽然研究者对差序政府信任的成因进行了多种探索,但尚未得出系统的影响因素模型与解释。因此,系统分析我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成为了本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研究以文献述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访谈和扎根理论编码的影响因素维度构建-问卷设计与优化-基础统计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讨论与启示为研究的主线。首先在以往研究回顾与述评的基础上,结合信任研究核心观点构思了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其次在访谈与扎根理论编码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的评价维度;并进一步设计与优化本研究各构思变量的测量量表。通过全国大样本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70份,回收有效问卷1317份,样本覆盖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基于问卷数据,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混合模型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分析了当前我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现状与特征,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强度、方向及路径,得到以下结论:
  (1)差序政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内涵维度。由于本研究关心的几类影响因素在已有研究中没有成熟的量表借鉴,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及对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编码,对几类影响因素的评价维度进行构思。经过三级编码,公民对地方收支偏差的感知被归纳为地方收入行为偏差、地方支出行为偏差、地方财政公开透明3个评价维度;公民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感知被归纳为政策变通执行、政策过程梗阻、政策结果偏差3个评价维度;公民对央地绩效差异的感知则被归纳为央地政府在人民生活、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行政水平、环境保护6个维度上的绩效差异;媒介倾向被归纳为正面信息传播倾向、负面信息传播倾向2个评价维度;个体“亲央疏地”倾向被归纳为领袖魅力、爱国情感、利益预期差异、腐败预期、垂直监督期望、服从倾向6个评价维度。扎根理论编码获得的影响因素评价维度为大样本问卷调查的问卷量表设计提供了思路借鉴。在调查问卷量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2次问卷试调查,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并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为了尽可能降低同源偏差的影响,本研究对最终的调查问卷进行A、B卷区分,并且通过隐匿调查目的、匿名问卷调查、设置反向测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问卷调查的数据质量。另外,本研究对差序政府信任的测量采用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结合的形式,以期获得更为真实的差序政府信任水平数据。
  (2)差序政府信任的现状与特征分析。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本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对当前我国的差序政府信任整体状况和具体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差序政府信任的整体状况来看,样本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仍然有半数以上的公民持有“央强地弱”的差序政府信任,三类差序政府信任指标(信任差值、政府组织差序信任、政府官员差序信任)均显示,持差序政府信任的被调查者占比在50%以上(依次为75.7%、69.7%、59.8%)。从差序政府信任的具体特征来看,当前我国公民的差序政府信任存在不同区域、性别、年龄、职业、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及个体经历间的显著差异。
  (3)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根据问卷数据,本研究首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因子结构与测量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因子得分。接着,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差序政府信任与各影响因素公因子间、各影响因素的公因子之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地方收支偏差感知中的地方收入偏差与地方支出偏差因子分别对差序政府信任产生显著的负向与正向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感知中的的过程与结果偏差因子、央地绩效差异感知中的人民生活与公共服务因子、媒介倾向的正面信息传播倾向因子均对差序政府信任产生正向的影响;个体“亲央疏地”倾向中的领袖魅力、爱国情感及腐败预期3个因子也对差序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为了进一步检验各影响因素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路径,本研究通过混合模型的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检验发现公民对央地绩效差异的感知、权威主义价值观均通过“亲央疏地”倾向的中介对差序政府信任产生间接影响,而媒介倾向对公民的政府行为感知均产生正向影响,并且通过影响公民的央地绩效差异感知间接影响公民的“亲央疏地”倾向。根据最终模型,各影响路径系数均为正,说明本研究提出的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模型基本得到了验证。
  最后,本研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与思考,并在结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应对差序政府信任挑战的相应对策,以期为缓和地方治理危机、阻止合法性危机上移提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