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剂量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6h】

不同剂量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研究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选择

2.2 研究方法

2.3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基线资料

3.2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的比较

3.3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的比较

3.4 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的比较

3.5治疗前后乳腺的比较

3.6乳房不适或胀痛的发生率

4讨论

4.1 MHT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4.2 MHT与生殖激素水平的关系

4.3 MHT与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4.4 MHT与乳腺的关系

4.5 MHT的不良反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量表

综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有绝经症状的围绝经期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MH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437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入选450例接受MHT的围绝经期患者,根据MHT方案中雌激素剂量将45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标准剂量组(n=62),B组:低剂量组(n=322)及C组:超低剂量组(n=66)。以28天为1个治疗周期,用药方案为连续序贯。在用药前进行生殖激素、糖脂代谢指标测定,改良的Kupperman评分,乳腺超声检查。治疗1个周期与3个周期后,进行生殖激素测定和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治疗6个周期后,进行生殖激素、糖脂代谢指标测定,改良的Kupperman评分进行重新评估,复查乳腺超声或乳腺X线检查,记录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个周期后,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治疗6周期后3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个周期后,3组促卵泡刺激素(FSH)均显著下降,雌二醇(E2)均显著上升(p均<0.001)。A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变化(p>0.05),B组与C组HDL-C在治疗6周期后较前显著升高(p均<0.01);A组与B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治疗6周期后较前显著下降(p均<0.01),C组治疗前后LDL-C无变化(p>0.05);A组与B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在治疗6周期后较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后3组乳腺腺体厚度、结节大小、导管扩张程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A组7例(10.6%)、B组14例(4.3%)、C组1例(1.6%)出现乳房胀痛,差异未检出统计学意义(p=0.063)。 结论: 不同剂量MHT均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患者的绝经症状,标准剂量、低剂量MHT在改善糖脂代谢方面优于超低剂量MHT,超低剂量MHT在耐受性上具有一定优势,观察期内不同剂量MHT均对乳腺无明显影响。因此,不同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著录项

  • 作者

    王泉梅;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妇产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坚红;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 综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