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殿阁与殿阁职名制度研究
【6h】

宋代殿阁与殿阁职名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重难点

第一章宋代殿阁沿革与建制

第一节宋代三殿建制

一端明殿

二观文殿

三资政殿

第二节宋代诸阁建制

一龙图与天章阁初建

二诸阁增建

三南宋时期诸阁重建

小结

第二章宋代殿阁的实用功能

第一节收藏

一礼器与瑞宝

二藩府旌节与印信

三皇帝玉牒与宗室属籍

四功臣绘像

第二节文化与政治活动

一观书与宴会

二经筵与召对问政

第三节奉祀空间

一奉祀御容与举行道场

二进书活动与进书仪

第四节日常管理

小结

第三章元丰改制前殿阁职名系统的确立

第一节北宋初期的职名

一三馆秘阁职名

二枢密直学士与端明殿学士

第二节诸阁职名的设立

第三节诸阁职名的除授

一除授途径

二职事职任

三诸阁职名与馆阁职名的融合

第四节诸殿职名设立与除授

一资政殿学士与大学士

二观文殿学士与大学士

三端明殿学士

第五节殿阁职名加衔性质

小结

第四章元丰改制后殿阁职名系统的调整与运作

第一节殿阁职名体系的调整

一殿阁职名性质的转型

二殿阁职名体系的完善

第二节殿阁职名运作的变化

一职名除授范围的扩大

二职名除授途径的增加

第三节殿阁职名换授与迁转

一职名与职事官的换授

二职名系统内部的迁转

小结

第五章宋代殿阁职名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殿阁职名的员额与品级

一员额

二品级

第二节殿阁职名的结衔与杂压合班

一结衔

二杂压合班

第三节殿阁职名的落罢与叙复

一降等与落职

二叙复

第四节殿阁职名的职钱与支赐

一职钱

二添支粮米与衣赐

三其他支赐

小结

结语 关于宋代殿阁双重职能的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宋代殿阁的双重职能。双重职能体现在:一方面,殿阁作为政治空间实体,具有观书、游宴等文化功能,其后发展召对问政等政治功能以及御容奉祀、进奉国书等宗庙功能,是其作为空间实体的实际功能。另一方面,以殿阁之名设立职名,授予卸任后的宰执以及文学高选之士等侍从文臣,以示恩宠,兼备咨访,是为职名功能。殿阁的实用功能是宋代宫廷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殿阁职名则构成了文官职名体系的主体。在二者之间,殿阁作为空间实体所具有的文化、政治职能,与设立殿阁职名以备于殿阁召对、编纂等职事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集中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宋代殿阁建制、管理与职能。诸殿位处禁中,原为君主收藏图籍的燕闲场所。真宗时期最初在诸殿阁殿举行宴享赋诗等文化活动,其后开始在诸殿召见高级官员或学士群体谋议。仁宗时期,观文、资政等殿内与宰执侍从等高层管理一起举行的文化活动基础上增入了问政职能。神宗时期更是将此前资政殿的文化活动环节剔除,更为纯粹地把资政殿诏对作为日常听政程序外,与宰执等高级臣僚进行重大政务处理的场所。遇有临时有紧急政务或时逢假日,无法通过日常的前后殿听政程序,需要皇帝与二府大臣快速交流处理也会选择在资政等内殿举行。南宋以来,由于建制消失,不复在以上诸殿举行听政。但内殿召对制度仍延续,发展为专门的内殿“内引”听政召对制度。 宋代诸阁创设之初以奉藏御集、御制为主,辅以四部图籍、书画与瑞宝,为皇帝私人藏书中央机构。由于仁宗朝着意经营与制度化建设,使得其职能逐渐丰富。诸阁身兼内阁召对、馆阁储书编书、经筵侍讲、侍从职宿待诏、神御奉藏等其他中央官署机构承担的听政、编纂、典仪等部分职能,成为以御制文字、图籍收藏为主,兼以进行集议、奏对等政治活动综合性机构。南宋重建诸阁后整合其他祖宗奉祀宗庙的职能,为保存历代君主、宗室个人信息最为集中的宗庙场所。并制度奉安“国书”进书仪制。 二、宋代殿阁职名是宋代职名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北宋前期殿阁职名又带有身份性、差遣性两种特性。真宗时期初建殿阁职名。诸殿职名用于安置卸任后宰执等高层官僚,该制自仁宗时期完善后一直持续到宋末,身份特性较强。诸阁职名最初主要选拔善于经学之士服务于皇帝,文学差遣性质较强。仁宗初期以来,诸阁职名逐渐酬功化,由三司、转运系统中层实务官僚升任。仁宗以来升兼职名后任内外固定差遣成为惯例,逐渐偏向一种身份职衔而非实任内廷差遣。治平、熙宁间职名酬功化倾向更趋加强。元丰改制后,职名的扩大化最主要的因素是职官体系内部结构调整,导致职名除授方式改变,由本官带职转为职事官换职。使得职名文学差遣的性质彻底消失,随之其内职性质消失,彻底转为身份性质以及名衔化。元丰以后经过数次调整,在徽宗政和时期形成以殿阁职名为主的、与职事序列脱钩的虚衔职名体系。职名性质改变后,因其更偏重虚衔化特点,除授范围也随之改变。徽宗中晚期以来至南宋初,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因职事需要授予基层职名的地方差遣层级下降,授予趋于基层化。同时,由于其他虚衔体系的废止,殿阁职名系统承担了大部分酬赏加恩的任务,使得北宋晚期以来职名得职、迁转的普泛化程度仍高于前一时期。 三、殿阁职名设立初期本质上是一种参谋或秘书性质的差遣,编制上不隶外朝而归属内廷,体现近臣特性;而待制以上大部分职名职位清要、班序较高,属于中高级文官阶层。殿阁职名以上两大特性使得带职者在杂压合班、恩荫、奏荐以及经济待遇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对待与安排。元丰改制后近臣属性逐渐消失,但在职官体系中仍与职事官并行,根据相应职名级别享受相关待遇。

著录项

  • 作者

    汪潇晨;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祖慧;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
  • 关键词

    宋代; 殿阁;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0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