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6h】

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导论

1.1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4研究的方法与资料来源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

2.1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理论

2.2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必要性

2.3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

3 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调查

3.1 调查的总体设计

3.2 调查的样本分布

3.3 调查情况汇总分析

4 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主要问题

4.1 政策扶持错位,协调发展缺乏良好环境

4.2 公共服务平台缺位,协调发展缺乏有力支撑

4.3 人才队伍流失,协调发展缺乏潜在动力

4.4 文化渗透力不强,协调发展缺乏内在根基

5 国内部分区域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

5.1 北京大石窝镇的做法与经验

5.2 江苏江阴市的做法与经验

5.3 广东惠州博罗县的做法与经验

5.4 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6 促进奉化市农村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协调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6.2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协调发展提供平台保障

6.3 重视引智与内培,为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4 深化地域文化内涵建设,为协调发展提供特色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的发展问题。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指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应该包括农村文化、观念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发展,是农村社会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和谐统一,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教育文化资源等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方面内容的科学配置。
  基于此,本文以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首先,广泛挖掘和科学吸收国内外理论资源,在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的研究起点;其次,科学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界定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再次,通过对奉化市松岙、西坞、萧王庙、桐照四个村落(社区)的案例分析,梳理出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借鉴国内部分区域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的对策建议有: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协调发展提供机制保障。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提供方向支持。通过制定科学的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提供动力支撑。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科技支撑。三是要提供秩序保证。按照农村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奉化市建设背景、基础和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坚持公平、兼顾效益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建立健全促进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保证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协调发展提供平台保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紧紧围绕农民的需求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舆论平台建设,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致力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
  重视引智与内培,为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奉化市农村各类人才严重不足的现实条件下,要通过政策的导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培养培训,并通过强有力的高智引才机制,吸引各类人才服务农村。
  深化地域文化内涵建设,为协调发展提供特色保障。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奉化市域的地域文化积淀进行挖掘整理,认真盘点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提升文化品位,凸显特色,打造遗址文化品牌、生文化品牌、弥勒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并有意识地在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地域文化因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形成包括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等内容的区域特色经济,从而实现奉化市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