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雌激素对大鼠急性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6h】

雌激素对大鼠急性缺血后肢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肢体缺血代偿过程中,对VEGF表达及骨骼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影响缺血肢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选2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96只大鼠随机分为两实验组,每组48只,一组为后肢缺血组(简称I组),行右后肢单侧股动脉结扎切除术;另一组为后肢缺血+雌激素组(简称I+E组),手术方式与I组相同,并于手术当天开始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30μg/kg·d)至实验结束。各组分别于术后1天、3天、7天、14天、28天及56天取材,每次8只大鼠,获取大鼠右后肢骨骼肌固定及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骼肌VEGF蛋白表达及CD34表达,同时抽血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数值。对照组大鼠仅作右后肢皮肤切开和缝合,与实验组动物在同一时相点取材,每次4只大鼠。结果:1. 免疫组化染色骨骼肌VEGF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相点骨骼肌VEGF蛋白表达呈阴性或极弱阳性。两实验组第一天骨骼肌内未发现VEGF阳性表达,阳性系数为0;第三天均发现VEGF蛋白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在第7天达到高峰(I组:3.25±0.46;I+E组:3.75±0.64),以后呈下降趋势,在56天明显减弱(I组:0.88±0.64;I+E组:1.75±0.71)。I+E组VEGF蛋白表达较高,与I组比较在各时相点(第1天除外)均有显著增高(P<0.05)。2. 血清VEGF检测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相点血清VEGF数值波动不大(57.58±2.78pg/ml)。两实验组第一天大鼠血清VEGF数值即升高(I组:63.63±5.45 pg/ml;I+E组:74.5±5.37pg/ml),其中I+E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于7天达到高峰(I组:139.13±5.22 pg/ml;I+E组:159.75±4.33pg/ml),以后缓慢回落。I+E组与I组比较,在各时相点血清VEGF数值均显著升高(P<0.01)。3. 骨骼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结果:以CD34染色阳性的血管数作为骨骼肌微血管密度(MVD)。对照组大鼠各时相点骨骼肌MVD变化不大(14.58±1.99)。两实验组第一天骨骼肌MVD明显降低(I组:9.75±2.05;I+E组:11.88±2.1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后MVD持续增高,在14天达峰值(I组:30.25±1.98;I+E组:40.50±2.20),然后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一定水平。在各时相点(第1天除外),I+E组MVD均较I组显著升高(P<0.05)。4. VEGF表达与MVD之间的关系: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组和I+E组内两种VEGF表达结果与相应组MVD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1. 肢体缺血后VEGF表达增强,于7天达高峰,但其表达有一定时限性;MVD也呈动态变化,在14天达高峰,与VEGF表达之间有一个时间差。两实验组内VEGF表达与MVD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VEGF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2. 在缺血早期,肢体因VEGF表达增强而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缺血缺氧是造成肢体VEGF表达增强的主要因素。3. 雌激素能够增强肢体缺血时VEGF表达,进而提高骨骼肌微血管密度,使缺血肢体的代偿能力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