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6h】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与脑血管痉挛 综述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NSAH)患者血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浓度、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发生发展的关系,为aNSAH后CVS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方法: 1.实验分组:实验设实验组与对照组。 (1)实验组:40例,均为aNSAH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7.23±4.47岁。 ①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H&H)分级Ⅰ-Ⅲ级;发病后24 h内收治入院作为研究对象。近二周未服用抗凝药物、无感染性疾病、无动脉粥样硬化、无高血压、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不伴有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实验组又根据抽血时间分为入院时、术后3 d、术后1 w、术后2 w四组,根据有无CVS分为术前CVS组与非CVS组,术后CVS组和非CVS组,再根据CVS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 ②诊断方法:aNSAH的诊断:除病史体征外,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CT 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确颅内动脉瘤诊断;依靠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诊断脑血管痉挛。 ③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发病入院后3 d内行开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扩血管治疗。 (2)对照组:由28名健康体检者组成,男17例,女11例,年龄35-43岁,平均年龄38.48±2.84岁。 2.实验方法: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 d、术后1 w、术后2 w早晨抽取空腹血,并于当天进行TCD检查;对照组病例均静息30分钟后抽取空腹血。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vWF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检测ET-1含量。 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tudent-Newman-Keuls分析、小样本组间t检验以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组入院时、术后3 d、术后1 w、术后2 w血清vWF浓度与ET-1含量分别为177.95±13.22%和29.24±4.53pg/ml、207.85±17.78%和39.78±6.51pg/ml、238.66±20.73%和49.85±7.10pg/ml、177.03±13.75%和27.55±3.56pg/ml。对照组血清vWF浓度、ET-1含量各为111.28±16.46%、14.56±3.48pg/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血清vWF浓度、ET-1含量逐渐增高,并于术后1 w同时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术后1w组与其他实验组vWF浓度、ET-1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w血清vWF浓度、ET-1含量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中共有27例发生血管痉挛,其中手术前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各14例和24例。(1)术前CVS组和非CVS组血清vWF浓度与ET-1含量分别为191.50±8.36%和33.48±2.53pg/ml、170.65±8.23%和26.96±3.64pg/ml,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CVS组与非CVS组血清vWF浓度与ET-1含量分别为247.90±18.53%和52.01±6.31pg/ml、224.83±15.82%和46.62±7.17pg/ml,二者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CVS组vWF浓度、ET-1含量与术前CV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实验组中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血管痉挛分别为15例、8例和4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vWF、ET-1含量与脑血管痉挛程度正相关(vWF:r=0.78613 P<0.01;ET-1:r=0.61904 P<0.01)4.血清vWF浓度与ET-1含量呈正相关(r=0.496 P<0.01)。 结论: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aNSAH后CV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vWF和ET-1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况的重要标志物。 2.通过对aNSAH患者发病后的血清vWF浓度以及ET-1含量的检测,vWF浓度与ET-1含量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在发病初期开始升高,并逐渐增加,随着病程的进展又逐渐降低,其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参与SAH后CV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3.检测血清vWF和ET-1浓度含量,可用于判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程度以及aNSAH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有无CVS以及程度,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血清vWF和ET-1可作为aNSAH后CVS的预防、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