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差异性蛋白应用研究
【6h】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差异性蛋白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B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筛选对比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以及不同伤情之间血清的差异蛋白质,评价血清蛋白标记物的意义,并利用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研究脑损伤急性期的病理生理机制,以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 方法:1.实验分组:(1)实验组:50例,均为颅脑外伤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3.23±4.47岁。①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有明确脑外伤病史,发病后24 h内收治入院作为研究对象。近二周未服用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如激素类的药物、无感染性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不伴有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既往无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实验组根据脑外伤轻重程度分为轻中型组(GCS评分>8分)和重型组(GCS评分<8分)。②诊断方法:颅脑外伤的诊断:患者均有明确脑外伤病史,有临床症状伴/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主要依据头颅CT(Computed tomography)明确颅内伤情,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标准进行实验组分组。③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发病入院后根据伤情分类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预防感染、维持内环境和颅内情况稳定、营养神经治疗。(2)对照组:由20名健康体检者组成,男13例,女7例,年龄35-43岁,平均年龄38.48±2.84岁。2.实验方法:实验组于伤后24h内抽取清晨空腹前臂静脉血,对照组病例均于清晨静息30分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金属亲和表面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分析实验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质谱。3.统计学处理:利用Ciphergen Proteinchip3.0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收集并计算其差异性,以变异系数(CV)值表示,设定CV<15%时,不同芯片之间的实验误差为可接受范围。采用Biomarker Wizard3.1软件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设定有意义的蛋白质峰出现频率阈值为10%,分别设定5,2两次信噪比(S/N)过滤。确定两组间蛋白质峰值比较时,对初步筛选的蛋白质峰进行t检验,P<0.05的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70例样本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蛋白质峰23个(P<0.05),其中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6个(P<0.01)。2.在23个差异性蛋白质峰中质荷比(m/z)为7248.79、7229.21、2368.58、2099.08、2079.11的实验型蛋白质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降低;质荷比(m/z)为6087.40、8.545.08、7307.32、7355.51、4630.20、8.596.66、7748.80、8908.88的实验组蛋白质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增高,其中质荷比(m/z)为6087.40、8545.08、4630.20三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蛋白质峰通过Swiss-Prot数据库搜索,鉴定其分别为金属硫蛋白-1F、热休克蛋白结合因子-1和胆囊收缩素。3.50例患者样本(重型组、轻中型组)同法比较可发现7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P<0.05),其中质荷比(m/z)为4486.62、5411.67、6830.30、6509.23、6330.25的重型组蛋白质峰与轻中型组比较表达降低;质荷比(m/z)为36523.61、35827.18的重型组蛋白质峰与轻中型组比较表达增高,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1个(P<0.01),并通过Swiss-Prot数据库搜索,鉴定为类固醇5α还原酶。 结论:1.急性脑外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以及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均有差异性,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为脑外伤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2.脑外伤患者伤后急性期有23个蛋白质表达异常,在3个表达明显异常的蛋白质中,金属硫蛋白和胆囊收缩素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而热休克蛋白结合因子则能加重继发性脑损伤;重型与轻中型脑损害比较有7个蛋白质表达异常,其中类固醇5α还原酶表达明显异常,不利于神经保护和恢复。3.脑外伤差异性蛋白的发现和鉴定,从蛋白水平为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分子机理、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进一步研究脑损伤后药物治疗靶点、伤情判断和临床诊治均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