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障
【6h】

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障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1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基本现状

1.1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沿革

1.1.1农村宅基地置换概念

1.1.2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现实意义

1.1.3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历史沿革

1.2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实践状况

1.2.1天津“华明模式”

1.2.2嘉兴“两分两换”模式

1.2.3重庆地票模式

2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法定权利与实现状况

2.1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法定权利

2.1.1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的实体权利

2.1.2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的程序权利

2.2置换农民实体权利遭受直接侵害

2.2.1集体土地所有权被改变为国有

2.2.2土地使用权期限与大小被缩短

2.2.3置换补偿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

2.2.4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捆绑置换

2.3置换农民程序权利未获制度保障

2.3.1置换农民缺乏参与权

2.3.2置换农民缺乏监督权

2.3.3置换农民缺乏救济权

3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建议

3.1保障原则:以程序救济实现实体救济

3.2农民参与权的法律保障

3.3农民监督权的法律保障

3.4农民救济权的法律保障

3.5立法建议

4结语

参考文献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宅基地置换是近年来政府在农村土地领域推行的重要政策。作为土地整理的一种模式,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指引下,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宅基地置换中,因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地位的弱势,导致农民作为宅基地使用权人和房屋所有权人,在宅基地置换中的权益受到了大量侵害。政府因其在宅基地置换中的双重身份,自我收益最大化等性质,经常出现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现有宅基地置换政策和实践的梳理分析,对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受损因素的梳理分析,并寻求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保护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基本现状。首先介绍宅基地置换的概念和现实意义,其次梳理宅基地置换政策出台的历史沿革和背景,再次分别归纳国内三个典型——天津市、嘉兴市、重庆市的宅基地置换办法。
  第二部分,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法定权利与实现状况。首先分析农民在宅基地置换中的法定权利,分为实体权利、程序权利。实体权利有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等,程序权利有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等。其次从实践上分析农民有哪些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受到了侵害,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实体权利中宅基地被置换为国有,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利益分配和补偿不合理等,程序权利方面,分别分析了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未获得制度保障。
  第三部分,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建议。首先讲述了以程序救济实现实体救济,以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的基本法理。其次从保障程序正义的角度,提出法律建议,分成三部分,农民参与权的法律保障,农民监督权的法律保障,农民救济权的法律保障,分别提出对策建议。最后提出立法上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