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方法与动态管理体系研究
【6h】

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方法与动态管理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内河通航水域划分与管理研究综述

1.2.2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2 内河水域相关概念及现状分析

2.1 内河水域相关概念

2.1.1 内河水域

2.1.2 内河通航水域与非通航水域

2.2 内河水域现状分析

2.2.1 内河水域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2.2 内河水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 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方法的选择依据

3.1 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3.2 数据包络分析法

3.2.1 DEA方法理论概述

3.2.2 DEA方法的特点

3.2.3 DEA方法对内河通航水域划分的适用性

4 基于DEA的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方法

4.1 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4.1.3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

4.1.4 指标的量化

4.2 基于DEA的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模型

4.2.1 DEA模型的选择

4.2.2 建立内河通航水域划分C2R模型

5 内河水域动态管理体系的建立

5.1 建立内河水域动态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

5.2 建立内河水域动态管理体系

5.2.1 定期复核机制

5.2.2 触发机制

5.2.3 动态调整机制

5.2.4 后期保障机制

6 宁波市内河通航水域划分与管理实例应用

6.1 宁波市内河水域概况

6.2 模型计算

6.2.1 原始数据收集与整理

6.2.2 基于C2R模型的划分结果

6.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划分结果

6.2.4 结果对比与分析

6.3 宁波市内河水域动态管理办法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内河航运作为中国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对推动中国内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中国内河航道基础建设较为落后,部分航道的水运功能逐步弱化,相应的通航条件已无法满足实际通航需求,严重阻碍了内河船舶的正常通行,导致内河水上交通秩序紊乱,交通事故频发。由于中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难于监管、重复监管、空白监管等问题,这给有效防范风险、降低船舶事故率带来很大难度。因此,为规范内河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改善内河交通秩序,中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条例。但由于内河通航水域与非通航水域划分不明确,导致相关部门难以按照相应的法规条例对内河航行船舶实施监管,因此有必要对内河水域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体系。 本文从分析中国内河水域发展及管理现状出发,首次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方法,依据相关原则构建了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指标体系,确定了输入输出指标,建立了内河通航水域划分C2R模型。并根据《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建立了内河水域动态管理体系。最后,以宁波市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对宁波市内河水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宁波市内河通航水域划分方案和宁波市内河水域动态管理办法。并将该方案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划分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全国范围内划定内河通航水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对内河通航水域划分及动态管理体系的研究有利于规范内河水域管理,明确各水域的监管主体与职责分工,为相关部门在监管内河水域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有利于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将有限的海事监管资源投入到必要的内河通航水域管理之中,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船舶事故率,从而促进中国内河航运健康快速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