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剑叶长度QTL的分解和精细定位
【6h】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剑叶长度QTL的分解和精细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引 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QTL定位研究

1.2. 水稻叶片形态因子的QTL定位

1.3. 水稻QTL的精细定位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RM587-RM402区间内水稻叶片性状QTL的遗传验证与分解

2.1.引 言

2.2.材料和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4.讨 论

第三章 第6染色体短臂剑叶长度QTL的精细定位

3.1. 引 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 论

第四章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稻叶片形态的遗传改良是增加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叶片的形态特征,如剑叶长度,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在前期研究中,利用珍汕97B和密阳4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叶片形态性状进行QTL定位,将控制水稻叶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在第6染色体短臂RM317-RZ516区间。本研究选取在第6染色体短臂目标区间8个多态性标记和其它区间18个多态性标记,检测珍汕97B和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461个F7株系的每个单株,筛选出1个在RM587-RM402区间(约4.2Mb)呈杂合,在其他区间呈纯合的单株(1-173)。并由该单株衍生了1套由221个株系组成的F2:3群体。进而通过标记筛选,挑选在第6染色体目标区间的剩余杂合体(RHLs)。2006年和2007年分别在该区间构建了3套和7套交迭的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精细定位。主要结果如下:
  1、2006年,种植覆盖目标区域RM587-RM402的3套近等基因系材料(RHL6-4、RHL6-7和RHL6-10),应用SA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Proc GLM)分析叶片性状数据,经等位基因效应分析,在RHL6-4、RHL6-7两套群体中,三种基因型株系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RHL6-10中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测,目标区间中控制剑叶长度的QTL位于RM190-RM6119之间,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8.63%和76.35%,加性效应分别为-4.08cm和-8.33cm。这个结果验证了前期初定位的结果,同时,控制剑叶周长、叶面积、叶长宽比以及倒二叶、倒三叶的部分形态性状的QTL也定位在此区间。
  经交迭重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析,在第6染色体短臂区间可能存在2个控制剑叶长度的QTL。分别位于RM190-RM204和RM510-RM6917区间,全部表现为加性效应,其中1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父本密阳46,另外1个来自母本珍汕97B。控制剑叶周长、叶面积、长宽比以及倒二叶长度、周长、叶面积、长宽比等多个性状QTL的分解与此相同。
  2、2007年,种植异质区间分别为RM19350-RM5815和RM190-RM6119的7套阶梯式QTL近等基因系,应用SA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Proc GLM)分析剑叶长度数据,将控制剑叶长度的qFLL6.1定位到RM19350-RM19390的739.5kb区间,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密阳46,加性效应为1.46cm。将qFLL6.2定位到RM3414-CG68266的62.3kb区间,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珍汕97B,加性效应为-2.40cm,表型贡献率为52.73%。
  通过基因序列的比对,RM3414-CG62132区间共有7个候选基因,进一步的工作需要将目标区间缩小到1-2个候选基因的区域,然后进行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表达后的功能分析。

著录项

  • 作者

    於卫东;

  •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
  • 学科 分子遗传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波;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01;
  • 关键词

    水稻; 第6染色体短臂; 剑叶长度; QTL定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