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人出院后社区延续性护理研究
【6h】

老年人出院后社区延续性护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慢病老年人提前出院成必然趋势

1.1.2 空巢老人需要关注

1.1.3 医院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

1.1.4 出院患者存在未满足的健康照护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假设

1.5 操作性定义

2 文献回顾和理论框架

2.1 文献回顾

2.1.1 出院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2.1.2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

2.2 理论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场所

3.3 研究对象

3.3.1 总体与样本

3.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3 抽样和分组方法

3.4 技术路线

3.5 研究工具

3.5.1 一般情况问卷

3.5.2 健康调查简表

3.5.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3.5.4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3.5.5 药物管理问卷

3.6 资料收集步骤

3.7 研究实施流程

3.7.1 延续性护理团队

3.7.2 具体实施

3.8 质量控制

3.9 统计分析方法

3.10 伦理问题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两组在出院时的药物管理、生存质量基线比较

4.3 两组在出院前后各时点的各指标比较

4.3.1 药物管理状况比较

4.3.2 生存质量比较

4.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4.3.4 自觉健康状况比较

4.3.5 急诊就诊率和再入院率比较

5 讨论

5.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5.2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药物管理状况的影响

5.2.1 老年人出院时的药物管理状况

5.2.2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药物管理状况的影响

5.3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5.3.1 老年人出院时的生存质量情况

5.3.2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5.4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ADL和IADL能力的影响

5.4.1 老年人出院时的ADL和IADL情况

5.4.2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ADL和IADL的影响

5.5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自觉健康状况的影响

5.5.1 老年人出院时的自觉健康状况

5.5.2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老年人自觉健康状况的影响

5.6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急诊就诊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背景:60岁以上的老年慢病患者占住院病人的1/3~2/3,这些老年人通常多病共存,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出院后仍会面对许多问题如药物管理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及生存质量低下等,甚至病情恶化,反复再入院。国外研究显示对老年人出院后随访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国内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医院为主的电话访视,以社区护士为主并结合社工团队对出院后的老年人进行随访尚少见。
   目的:评价由护士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团队对住院老年人进行医院探访、出院后的家访及定期电话随访的效果。
   方法:便利选取杭州市某社区住院老年人5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护理,住院期间社工人员医院探访1次;除此之外,实验组在出院后2~5天还接受护士的家访及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持续4周。随访内容包括药物管理、健康目标的制定、社区资源的运用等。研究者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评价随访的效果,测量指标包括:药物管理和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自觉健康状况、ADL和IADL、再入院和急诊就诊率情况。
   结果:共有56例老年人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其中实验组29例,对照组27例。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社区延续性护理组老年人较对照组而言,药物管理和用药依从性得分显著提高(P<0.05);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生理健康领域P=0.020,心理健康领域P=0.019);IADL得分显著提高(P=0.008);患者急诊就诊率降低(P=0.034);但ADL得分、自觉健康状况、再入院率没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老年人出院后社区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团队护理方式,值得在社区慢病老年人中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