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盐酸小檗碱对葡萄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联合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
【6h】

盐酸小檗碱对葡萄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联合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3 前言

1.4 材料与方法

1.5 结果

1.6 讨论

1.7 结论

参考文献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2 致谢

3 黄连素在糖尿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Ber)对葡萄糖(Glu)、胰岛素(In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联合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HUVEC体外培养24小时贴壁后,以Glu(40mmol/L)、Ins(20mU/L)、ox-IDL(20mg/L)联合作用48小时,建立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体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观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100、75、50、25、10μg/ml)对该细胞损伤模型的调节作用,并建立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50μg/ml)和阴性对照正常组。各试验组细胞继续培养48小时后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增殖率及其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1)细胞增殖率:在Glu、Ins、ox-LDL混合条件液损伤下,模型组细胞增殖率0.472±0.113较正常组0.974±0.032明显下降(P<0.01),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各组0.899±0.073、0.843±0.123、0.723±0.124、0.688±0.131、0.638±0.095及卡托普利组0.603±0.087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治疗1-4组作用强于卡托普利组(P<0.01及0.05)。2)NO:NO含量模型组9.881±2.082μmol/L较正常组54.047±3.946μmol/L明显降低(P<0.01),Ber各治疗组73.724±4.404、67.958±2.573、64.370±4.342、57.013±3.721、55.176±2.410μmol/L及卡托普利组66.258±2.118μmol/L可明显提高NO的释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治疗1组作用强于卡托普利组(P<0.01)。3)ET-1:ET-1模型组60.240±3.058 ng/L较正常组38.101±2.911ng/L显著升高(P<0.01),Ber治疗各组39.412±2.890、45.656±2.984、48.976±2.914、52.292±1.254、56.373±1.099ng/L及卡托普利组45.337±2.971ng/L可明显抑制 ET-1的释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治疗1组作用强于卡托普利组(P<0.01)。4)SOD:SOD模型组16.221±1.401U/ml较正常组35.78±1.497显著降低(P<0.01),Ber治疗各组32.515±2.231、29.718±2.306、26.186±1.729、23.643±1.008、22.704±1.948及卡托普利组26.897±1.688可明显提高SOD含量,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1,2组作用强于卡托普利组(P<0.01)。5)IL-6:IL-6模型组169.258±14.756pg/ml较正常组36.840±3.578pg/ml显著升高(P<0.01),Ber各治疗组42.635±6.216、60.417±8.593、70.593±7.019、81.195±4.204、85.937±9.073pg/ml,卡托利普组70.069±9.740 pg/ml,可明显降低 IL-6的浓度,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1、2组作用强于卡托普利组(P<0.01)。6)TNF-α:TNF-α模型组517.800±24.092 pg/ml较正常组343.096±18.677 pg/ml明显升高(P<0.01),Ber治疗各组381.232±16.415、405.032±28.508、431.564±26.942、469.789±15.007、494.615±21.203 pg/ml及卡托利普组517.800±24.092 pg/ml可明显降低 TNF-α的浓度,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1、2组作用强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具有抑制Glu、Ins、ox-LDL联合诱导下对HUVEC功能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促进NO的分泌、减少ET-1、TNF-α及IL-6的分泌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