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比较研究
【6h】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背景

1.1.1 休闲时代的到来 生活方式的拓宽

1.1.2 体育旅游产业的兴盛

1.1.3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的举办

1.1.4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评选增设

1.1.5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文献回顾

2.1.1 体育旅游概念研究

2.1.2 体育旅游产品概念研究

2.1.3 体育旅游项目概念研究

2.1.4 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概念研究

2.2 体育旅游博览会相关研究

2.2.1 对于体育旅游博览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2.2 体育旅游博览会相关研究综述

2.3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相关研究

2.3.1 体育旅游相关研究

2.3.2 体育旅游产品相关研究

2.3.3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相关研究

2.4 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相关研究述评

2.4.1 相关概念研究述评

2.4.2 体育旅游博览会研究述评

2.4.3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结构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逻辑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内容分析法

3.2.5 比较研究法

3.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概念界定与分析

4.1.1 体育旅游的概念界定

4.1.2 体育旅游博览会的概念界定

4.1.3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概念界定

4.2 历届体育旅游博览会对比分析

4.2.1 体育旅游博览会的历史与发展

4.2.2 历届体育旅游博览会对比分析

4.3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纵向比较分析

4.3.1 历届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活动概述

4.3.2 历届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数量比较分析

4.3.3 各地区历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获选情况比较分析

4.3.4 历届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申报细则比较分析

4.4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类型划分研究

4.4.1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类型划分原则

4.4.2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类型划分

4.4.3 不同类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界说与例举

4.5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特征比较分析

4.5.1 旅游景区景点类精品项目特征

4.5.2 体育观光旅游精品项目特征

4.5.3 体育旅游度假区精品项目特征

4.5.4 体育赛事类精品项目特征

4.5.5 民族民间体育节庆类精品项目特征

4.5.6 健身休闲娱乐类精品项目特征

4.5.7 极限探索拓展类精品项目特征

4.5.8 其他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特征

4.5.9 不同类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特征比较矩阵

4.6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社会价值比较分析

4.6.1 旅游景区景点类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2 体育观光旅游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3 体育旅游度假区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4 体育赛事类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5 民族民间体育节庆类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6 健身休闲娱乐类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7 极限探索拓展类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8 其他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社会价值

4.6.9 不同类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社会价值比较分析

4.7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申报建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创新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页1

附页2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文章以历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其现行的评选活动事宜为研究准线,通过对三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选情况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以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产品等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分别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概念、类型、特征及社会价值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建立一个宣传力度到位、通知内容确切、执行严格的评选系统、为日后其评选机制更加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循。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收集了2007年至2012年我国有关体育旅游博览会研究的文献资料共40余篇;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选通知3份;国内外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产品等相关研究文献60余篇和著作7部;历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申报材料数百份,为撰写详尽的文献综述、进行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纵横向比较研究等提供材料保证。(2)逻辑分析法:贯穿整个研究结构,包括对文章框架的构思、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概念的界定、分类、特征归纳等等。(3)数理统计法:对六届体育旅游博览会举办规模(展览面积、参展单位与参观人数)、三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数量及各地区入选个数和比例通过Excel进行统计或图表绘制,以达形象直观地对比分析效果。(4)内容分析法:通过解读三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评选通知并将资料编码来对目前其评选机制进行审视,为比较研究奠定基础。(5)比较研究法:对三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数量与地区入选情况及在内容分析基础上对三届评选通知进行纵向比较研究;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概念、分类顺承的逻辑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项目的特征进行横向比较,且用例举方式对不同类型项目的社会价值作一简略比较,最终为评选的科学有效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
   (1)目前关于体育旅游博览会的研究、报道较多且集中于报刊年鉴中,而其包含的细致板块诸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研究涉及较少。(2)历届体育旅游博览会有以大型运动会为契机的,有以社会重大事件为现实背景的,亦有以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或文化繁荣为背景的等;展会主题基本遵循“体验——发展——时尚——健康——休闲”的脉线;参展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亦存在波动现象;第四届起增设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选事宜等。(3)三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数目分别为:第四届58个,第五届71个,第六届69个;其评选通知基本由架构与组成、评选范围、评选数额、申报材料、评审流程等数块组成。(4)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概念进行界定、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项目的特征与社会价值作了比较探究。
   研究结论:
   (1)学界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理论探索与评选审视不够,日后需加强。(2)历届展会举办的具体背景不同;展会主题各异;体育旅游博览会展区类别日益精细等。(3)历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数量虽略有不同但基本稳定;各地区入选情况各异;评选通知架构与组成、评选范围、评选数额要求、申报材料、评审流程等明显存在异同。(4)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概念与类型研究仍需日益完善;不同类型项目在发展模式、设置目的、参与对象、参与时间、地理位置、开展规模等方面的特征存在差异,其社会价值在经济、文化、环境等环节也有所不同,所以应将这两块内容充设于将后的评选过程中,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评定程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