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锚定调整理论对预测相似他人风险偏好的解释
【6h】

锚定调整理论对预测相似他人风险偏好的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风险决策

1.1 决策

1.2 风险决策

1.3 风险决策的经典理论

1.4 风险决策的研究范式

2 风险偏好

2.1 偏好

2.2 风险偏好

3 框架效应

3.1 框架效应

3.2 框架效应分类

3.3 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

4 自他差异理论

4.1 自我提升假设

4.2 解释水平理论

4.3 焦点控制理论

4.4 乐观偏向

4.5 风险即感情假设

4.6 锚定调整理论

5 锚定调整理论

5.1 锚定效应

5.2 锚定效应的类型与研究范式

5.3 锚定效应的理论模型

5.4 锚定调整理论对社会推理的解释

6 问题提出

6.1 对“他人”的界定

6.2 相似性对自他决策的影响

6.3 研究假设

6.4 研究创新之处

6.5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1 实验一:被试自身因素与自我风险偏好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实验二:相似性与预测他人风险偏好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三:先后次序、相似性与预测他人风险偏好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评价对象分析

3.5 讨论

第三部分 总讨论与结论

1 总讨论

1.1 风险偏好测量

1.2 被试自身因素

1.3 相似性

1.4 锚定调整理论

2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回顾了风险偏好的相关研究,发现以往研究预测他人风险偏好时对“他人”的界定是抽象的、模糊不一的,于是本研究尝试让被试对明确具体的“他人”预测其风险偏好值,同时把相似性引入风险偏好领域的研究中,并尝试用锚定调整理论对预测相似他人风险偏好作出解释。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
  实验一,研究被试自身因素对个体自我风险偏好值是否产生影响。实验材料在电脑上呈现,结果发现了敢为性主效应和任务框架主效应,但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实验二,研究相似性对预测他人风险偏好是否产生影响。被试在完成自我风险偏好问卷后,先后呈现二个不同的目标人物,让被试根据可得信息分别预测他们的风险偏好值。结果发现,被试自我风险偏好值与预测相似他人风险偏好值差异不显著,却与预测不相似他人风险偏好值差异显著;自他差异分析发现了相似性效应,但任务框架、被试敢为性对自他差异不会产生影响。
  实验三,研究先后次序、相似性对预测他人风险偏好是否产生影响。先让被试完成对二个不同目标人物预测,再完成自我风险偏好问卷。结果与实验二的结果一致:被试自我风险偏好值与预测相似他人风险偏好值差异不显著,却与预测不相似他人风险偏好值差异显著;自他差异分析发现了相似性效应,但任务框架、被试敢为性对自他差异不会产生影响。而且本实验结果还发现,自他差异值与相似性相关显著。
  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对比表明:对自我预测与对他人预测的先后次序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若被试认为自己与目标人物越相似,那么对他人的风险偏好预测值与自己的风险偏好值越相近,自他差异值与相似性相关显著,但任务框架、被试自身因素(如敢为性)、自他先后次序对自他差异值不会产生影响。
  我们用锚定调整理论对此结果作出解释,认为人们对具体人物进行其风险偏好值预测时,会根据自我风险偏好值和可得信息作出决策:根据可得信息判断他人与自我的相似性,若认为他人与自我很相似,那么预测他人风险偏好值时会以自我风险偏好值作为内在锚,预测值会与内在锚更相近;若认为他人与自我不相似,那么预测他人风险偏好值时更多依据可得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