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钯和铜参与的喹啉C-H氯化和α,β-不饱和酰胺γC-H乙酰氧化研究
【6h】

钯和铜参与的喹啉C-H氯化和α,β-不饱和酰胺γC-H乙酰氧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钯和铜参与的C-H键活化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钯和铜参与的导向C(sp2)-H键活化反应

1.2.1 酰胺导向的C(sp2)-H键活化反应

1.2.2 吡啶导向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1.2.3 双齿基团导向的C(sp2)H键活化反应

1.2.4 羧基导向的C(sp2)-H键活化反应

1.3 钯和铜参与的导向C(sp3)-H键活化反应

1.3.1 酰胺导向的C(sp3)-H键活化反应

1.3.2 吡啶导向的C(sp3)-H键活化反应

1.3.3 双齿基团导向的C(sp3)-H键活化反应

1.3.4 羧基导向的C(sp3)-H键活化反应

1.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铜和钯参与的喹啉C(sp2)-H氯化反应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2.3 8-(乙酰氨基)喹啉的5位氯化反应

2.3.1 反应的一般步骤

2.3.2 反应的发现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4 反应底物的拓展

2.3.5 可能的反应机理

2.4 8-(乙酰氨基)喹啉的5,7位氯化反应

2.4.1 反应的一般步骤

2.4.2 实验条件的优化

2.4.3 反应底物的拓展

2.5 8-(乙酰氨基)喹啉的7位氯化反应

2.5.1 反应的一般步骤

2.5.2 实验条件的优化

2.5.3 反应底物的拓展

2.5.4 可能的反应机理

2.6 本章小结

2.7 产物结构表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钯催化α,β-不饱和酰胺参考文γ-C(sp3)-H乙酰氧化反应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3.3 反应的一般步骤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导向基团的筛选

3.4.2 导向基团的优化

3.4.3 反应条件的优化

3.5 α,β-不饱和亚胺γ顺式C(sp3)-H乙酰氧化反应研究

3.6 可能机理及副反应分析

3.7 本章小结

3.8 产物结构表征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产物谱图)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工作成果

展开▼

摘要

利用过渡金属选择性激活和转化惰性C-H键,以实现重要有机结构的新型简约合成,是当前合成化学界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选取氯代喹啉和γ顺式乙酰氧化丁烯酸衍生物两类常见有机结构为目标,重点研究了以易得喹啉和丁烯酸为原料,采用C-H直接转化直接合成上述两类结构的新方法及其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利用过渡金属铜和钯配合物为促进剂和催化剂,实现了8-氨基喹啉5,7位多样性氯化反应。分别从反应催化剂、氯化剂、溶剂、温度和时间等方面优化了各反应的条件,获得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反应随条件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反应底物广泛性的考察,研究了反应的普适性和局限性,探讨了反应随底物性质变化规律。在系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单电子转移介导的C-H选择性直接官能化反应可能机理,丰富了C-H直接官能化的种类和研究内容。
  二、采用过渡金属钯为催化剂,利用导向基团的协同作用,实现了α,β不饱和酰胺γ顺式sp3C-H键的选择性乙酰氧化反应。通过对反应的初步研究,成功获得目标产物。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发现,反应产物的收率始终较低。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并对导致该反应收率较低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