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空间为参照的返回抑制源自预期性重投射
【6h】

以空间为参照的返回抑制源自预期性重投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研究背景

1.1 返回抑制的参照系

1.2 预期性重投射

2 问题提出

2.1 以空间为参照的返回抑制是否源自视网膜参照系内的重投射?

2.2 返回抑制的重投射是否具有预期性?

3 研究一:返回抑制在视网膜参照系上的重投射痕迹

3.1 实验1:单次眼跳任务

3.2 实验2:返回眼跳任务

3.3 实验3:无眼跳任务

3.4 研究一讨论

4 研究二:返回抑制的预期性重投射1

4.1 实验4:单次眼跳任务

4.2 实验5预期性重投射任务

4.3 实验6无眼跳任务

4.4 研究二讨论

5 总讨论

5.1 返回抑制的预期性重投射

5.2 返回抑制的参照系

5.3 未来研究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当视觉刺激出现在先前注意停留过的位置时对其加工效率会降低,这种注意的抑制性机制被称作返回抑制。返回抑制被认为通过抑制注意返回先前停留的位置从而提高个体对视觉信息的搜索效率。为实现该功能,返回抑制需要以外界空间为参照。早期研究发现,眼跳结束后在线索的空间位置上存在返回抑制效应,证明返回抑制被编码在空间参照系中。新近的研究表明返回抑制还被编码在视网膜参照系中,并有学者认为返回抑制可以通过在视网膜参照系上被预期性重投射到线索的空间位置,生成以空间为参照的返回抑制。本论文的目的便是证明该假设。
  在研究1中通过返回眼跳任务观察到返回抑制效应在视网膜参照系上动态转移所产生的视网膜痕迹,表明以空间为参照的返回抑制本质上被编码在视网膜参照系中,是通过重投射机制形成的。
  在研究2中通过在眼跳发生前呈现目标刺激并测量反应时,进一步检验返回抑制的重投射是否具有预期性。
  结果发现在眼跳发生前瞬间,返回抑制效应被预期性重投射到眼跳后线索未来的视网膜位置上。随后进一步证明该效应不是由于返回抑制的空间分布所引发的虚假效应。本文的结果首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以空间为参照的返回抑制是通过预期性重投射机制形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