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BR术后不同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与扭矩相关性研究
【6h】

GBR术后不同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与扭矩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一期手术(种植体植入术)中的临床观察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一期手术(种植体植入术)中植入扭矩的对比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二期手术(种植修复)种植体稳定性评价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口腔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拟种植区GBR术后六个月、九个月、一年行种植体植入术与牙拔除术后拔牙创自然愈合区行种植体植入术的植入扭矩值,记录二期修复扭矩值达30N时种植体的稳定性,预测GBR术后不同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的初期稳定性,由此观察新生诱导骨成骨期间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并为临床GBR术后种植体植入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该样本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4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到60岁,平均:48.64+8.641)51颗下颌后牙(下颌6、7),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实验对象拟手术区牙槽顶到下颌神经管的距离均大于等于10mm,宽度均大于等于6.75mm,邻牙探诊无附着丧失。纳入标准:实验组:患者下颌后牙诊断为牙折或深龋且无法保留拟拔除行GBR术后择期行种植体植入术,且术前X片显示牙槽嵴顶到根尖长度大于等于8.5mm。对照组:自然骨组,即患者下颌后牙因龋病或牙折行牙拔除术后一年以上,未行修复或已行活动、固定义齿修复且修复体已拆除,X线影像显示缺牙区牙槽骨密度均匀,无原牙槽窝区密度减低影。排除标准:1.全身系统性疾病等不能接受手术患者;2.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系统性疾病;3.影响患者日常口腔维护的心理或精神疾病以及因精神因素不能接受手术者;4.全口近远中邻面重度牙龈炎、重度牙周病且未得到控制者,种植体邻牙有根尖病变或活动期牙周病;5.患者有夜磨牙、紧咬牙等症状或酗酒、长期大量吸烟等不良习惯;6.实验组排除牙周病需要拔牙患者;对照组排除拟手术区因牙周病拔牙患者。实验组的样本量为33,按初诊就诊时间顺序随机交替分为GBR术后六月(A1组)、九月(A2组)、一年(A3组)行种植体植入术三组,各11例。对照组(B组)的样本量为18。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在行种植术时均选择德国BEGO种植体直径3.75mm、长度8.5mm种植体。分别按标准法预备种植窝,在种植体植入术中种植体完全就位时通过棘轮扳手/扭力控制扳手手动测量种植体植入扭矩,在二期修复手术中旋入中央螺丝时记录扭矩值为30N时患者的异常感觉,用以了解GBR术后不同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后种植体的即刻稳定性差异以及种植体植入后早期的稳定性差异。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结果:1.随新生骨成骨时间的延长,种植体植入扭矩逐渐增大,成骨时间与植入扭矩呈正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2.位点保存术后六个月、九个月时种植体植入扭矩平均值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到位点保存术后一年的时候行种植体植入术时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3.在位点保存术后六个月、九个月、一年选择种植体植入术以及在自然的健康牙槽骨上行种植体植入术,相同修复时机观察种植体稳定性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位点保存术后六月、九月、一年行种植体植入术时,植入扭矩随种植时机的延长有逐渐增大趋势,在位点保存术后一年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扭矩与自然牙槽骨处行种植术的植入扭矩无明显差异,但在进行二期修复术时种植体的稳定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二期修复术后三月复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与引导新生骨成骨时间有一定关系,随着新生骨成骨时间的延长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在早期有减少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