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财政支出对民生幸福指数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基于云南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公共财政支出对民生幸福指数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基于云南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思路、目标及方法

第二章 民生幸福指数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民生幸福指数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测度民生幸福指数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民生幸福指数测度实践

第一节 测度民生幸福指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 云南省各县(市、区)民生幸福指数的测算

第四章 公共财政支出对于民生幸福指数的影响机制

第一节 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内涵及现状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对民生幸福程度的理论逻辑推理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支出对民生幸福程度的经济学影响机制

第五章 公共财政支出对于民生幸福程度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入-产出”效益模型的测算思路

第二节 民生“投入-产出”效益模型的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云南省公共财政支出对民生幸福程度的模型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中国目前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社会各界都关注和思考着如何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而整个社会或某个区域内的幸福程度该如何衡量,国家财政与居民幸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以及中国正在推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与增强民生幸福程度的目标一致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现有的民生幸福指数以及相关公共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并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于民生幸福指数的定义和度量的比较研究,主要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重点从理论上论述现有研究所提出来的不同定义和度量方法的优劣。对于民生幸福指数的数理方法主要运用一定区域内的各项因素的差额合成指标来测度幸福含义的准确性,引入“域差”和“时差”的概念将社会心理学的满足度计量转换成经济学的宏观计量分析,避免仅仅做缺乏内涵的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对此,还将对民生幸福指数与公共财政的关系进行理论逻辑和经济学宏观分析,确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论证。另外,本文还将对云南省公共财政的投入情况进行效益的比较研究,这将使得公共财政与民生幸福指数联系起来,对于财政的实践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知,公共财政对社会居民福祉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其效果也并不是仅仅依靠加大财政投入能够解释的,并未与投入量呈现严密的正比关系,说明民生幸福指数的提高不仅与总的财政投入有关,更与资金的使用状况、投入方向、管理效益有关,表明居民的幸福程度的提高是一个具备复杂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其研究需要进行长期监控和测度。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希望能够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给予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