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业板上市公司涨停板效应及其幅度设定研究
【6h】

创业板上市公司涨停板效应及其幅度设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涨跌停板制度及其幅度设定文献综述

一、涨跌停版制度的理论综述

二、涨跌停板制度的实证研究

三、有关涨跌停板幅度设定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创业板市场涨跌停板制度的理论研究基础

第一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基本概述

一、创业板市场的概念

二、创业板市场的特征

三、创业板市场的功能

四、我国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节 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机制概述

一、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机制内涵

二、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机制内容

三、涨跌停板制度的概念和界定

四、关于涨跌幅限制制度的争论

第三节 我国涨跌停板制度的特点

第三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涨跌停板效应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设计

一、样本数据的筛选及处理

二、样本集的确定

三、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波动性外溢假说检验

一、检验方法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延迟价格发现假说检验

一、检验方法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阻碍交易假说检验

一、检验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涨跌停板幅度设置研究

第一节 模型设计

一、交易规则设定

二、模型设计

第二节 模拟分析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模拟实验结果

二、涨跌停板幅度设定实证研究

三、政策建议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建立涨跌停板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将价格波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然而,国内学者对该制度的作用的讨论却从未停息过。支持者以为:价格涨跌幅限制制度有利于防止投资者的恐慌而可能出现的过度反应,有利于使价格波动的幅度降低,市场风险得到控制;而反对者则以为:价格涨跌幅限制制度并没有使价格波动幅度降低,反而增加了后续交易日市场的波动,阻碍了均衡价格的形成,使市场机制的发挥受到影响。
  为研究涨跌停板制度对我国新兴创业板市场的影响,本文选用创业板上市公司个股日线数据,利用11日交易链数据,并选择使用“事件研究法”及“分组比较法”两大研究方法,对价格涨跌幅限制的波动性外溢效应、延迟价格发现效应和阻碍交易效应这三大效应依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概括为:第一、在股价大幅上涨时,出现了波动性外溢到事件日后第一个交易日,并推断这一现象是由涨停板制度引起的,因而在股价大幅上涨时价格涨跌幅限制制度引起了波动性溢出效应;股票价格发生大幅下跌时,波动性未出现外溢至事件日后交易日的情况,而仅仅出现了事件日前几个交易日波动性较大幅度增加的现象,由此可推断,在股价大幅下跌时,涨跌停板并未导致波动性溢出效应的产生。第二、股价发生大幅上涨及大幅下跌两种情况下,涨停板制度使得交易被人为阻止,使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有所延迟,使得股票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新均衡,由此验证了价格涨跌幅限制制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价格延迟发现效应。第三、在股票价格向上运动时,投资者对涨停股票持有量的调整将持续到股票涨停后的下一个交易日,由此可以看出涨停板制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阻碍交易效应得到了验证;而在股票价格向下运动时,投资者对跌停股票持有量的调整在股票跌停当日就完成了调整,因此不存在阻碍交易效应。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涨跌停板制度对创业板市场的价格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扭曲,因此,以找到一个更合理的价格涨跌停幅度为目标,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人工模拟股票市场模型,该模型是在订单驱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同时尽可能地对投资者在竞价交易时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并尝试刻画这种行为,在模拟实验中,本文对股票价格设置出不同涨跌幅比率,研究结果显示,适当扩大涨跌幅比率,非但不会增大股票收益的波动,反而会降低收益的波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