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h】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三节 主要创新与主要局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章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

第二节 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

第三节 评价标准与审计结果及运用

第五章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第二节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第三节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通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第四节 重点领域个性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以森林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为例

第六章 案例应用:以森林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为例

第一节 案例背景

第二节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

第三节 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

第四节 案例应用及分析

第五节 A省森林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结果

第六节 指标体系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表A1 耕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表A2 草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表A3 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表A4 荒漠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表A5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表A6 水流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保护及修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研究如何深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让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实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向效益型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在生态环境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基础上,分析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一般理论,探索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采用规范研究法从生态保护补偿、绩效审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以及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在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尚没有构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指标。其次,在分析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一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审计内容、审计目标与其独特的审计方法。再次,在总结评价现有指标的基础上,借鉴逻辑模型,以项目式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为研究起点,采用定性、定量研究法,从项目立项、运行和完成三个维度构建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最后,以森林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绩效审计为例,通过案例说明如何运用、分析这些指标,同时提出指标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审计学、环境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及国家相关法规,考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项目运行的整个流程,从项目立项决策情况、项目运作及管理情况、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及项目目标实现情况四个方面构建指标,重点围绕项目运行阶段和项目完成阶段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目标进行评价,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的主要贡献是为构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同时对实际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