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IV-1BED-CEIA在强戒吸毒人员中应用的流行病学研究
【6h】

HIV-1BED-CEIA在强戒吸毒人员中应用的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2.1 吸毒人员人口特征及吸毒状态的现场流行病学情况调查

2.2 HIV抗体初筛

2.3 HIV抗体确证实验Western Blot(WB)

3.HIV-1 BED-CEIA新近感染检测

3.1 HIV-1新近感染(HIV-1 BED CEIA)检测

3.2注意事项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现状与展望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HIV-1血清学新近感染检测(BED-CEIA)应用在2000~2006年乌鲁木齐强戒所吸毒人员,评价该实验方法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是将该监测点7年的标本进行HIV-1新近感染检测与现场监测结果第一次尝试结合:为乌鲁木齐市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工作评价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也为全疆全面开展HIV-1新近感染监测与检测工作起到示范作用。研究方法:收集、录入、统计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底乌鲁木齐市强戒吸毒人员现场流调资料及HIV-Ab初筛确证和BED初筛确认结果。采用EXCEL录入及简单统计分析,FOXPRO核查系统,使用PEMS3.1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新疆HIV确证中心实验室使用BED—CEIA方法,CAL、LPC和HPC原始OD值的CV控制在15%以内,经标准化后的LPC和HPC的OD—n CV均控制在7%以内。七年乌鲁木齐强戒所吸毒人员共监测12326名,其中HIV阳性3686人,纳入BED新近感染检测者计2084人,HIV-1新近感染阳性405人。BED-CEIA检测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5年该哨点HIV-1年发病率呈上升,而2006年发病率呈明显下降,且七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6,P<0.05);2002年乌鲁木齐市强戒所吸毒人员应用BED实验获得新近感染发病率7.80%与同年度该地区同一人群所作的队列研究(HPTNO33项目)得到发病率8.8%相比较,BED实验方法结果与队列研究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率增长高于男性发病率增长态势,且2005年女性发病率比同年男性发病率高(X2=25.8,P<0.05);维吾尔族发病率每年也远远高于该监测点发病率,2005年维吾尔族发病率最高,且与2002年和2006年维吾尔族发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P<0.05);受高等教育吸毒人员连续三年(2004~2006)发病率超过该人群发病率,且这三年受高等教育的吸毒人员与其他三类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构成大于已婚构成的形式转向已婚构成大于未婚构成的形式;该监测点发病率高点出现在小于25岁以下年龄段早于患病率高点出现在21~30岁年龄段: 2000~2006年乌鲁木齐强戒所吸毒人员吸毒方式还是以静脉吸毒为主,且静脉吸毒者(IDUs)中HIV患病率显然高于该监测点患病率(X2=25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98年女性患病率21.6%与本研究中7年女性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30.0,P<0.05),且比2005年女性患病率低(P<0.05)。结论:BED-CEIA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BED方法获得乌鲁木齐强戒所吸毒人员发病率与队列研究同时间同地区吸毒人员发病率结果一致;乌鲁木齐强戒所吸毒人员发病率有了非常显著的下降,值得关注几项指标是女性发病率增长远远高于男性:维吾尔族发病率虽有降低但仍然是高于其他民族发病率;已婚构成比例的加大加速了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扩散;高学历吸毒人员数量扩大提示今后对高校学生同伴教育加强;该监测点最小年龄组患病率变化远高于当年发病率变化,提示不可将最小年龄组的患病率作为该监测点发病率估计;最小年龄人群发病率居高提示对校内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健康教育的普及。继续加大吸毒人员行为学监测力度,将保护健康干预措施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与针具交换等深入吸毒人员心里,迫使他们改变危险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