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文献研究
【6h】

明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书籍选择原则

2.2 文献的选入与排除标准

2.3 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2.4 量化标准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明代医家治疗胸痹用药规律研究

1.1 不同功效药物使用频数情况

1.2 不同四气药物的使用情况

1.3 不同五味药物的使用情况

1.4 不同归经药物的使用情况

1.5 明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药物高频药物情况

1.6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2 三名代表性医家胸痹心痛文献分析

2.1 三名医家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情况

2.2 三名医家对胸痹心痛用药规律情况

2.3 三名医家治疗胸痹常用药物种类分别使用情况

2.4 三名医家治疗胸痹心痛医案统计中出现较高频次的药物有:

2.5 不同医家治疗胸痹心痛药物四气使用情况比较(见表4)

2.6 不同医家治疗胸痹心痛药物五味使用情况比较(见表5)

2.7 不同医家治疗胸痹心痛药物归经使用情况比较(见表6)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1.1 对胸痹心痛相关病名的认识

1.2 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胸痹治疗的认识

2 对明代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的探讨

2.1 补虚药的使用及对胸痹虚证的探讨

2.2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及对活血化瘀法认识

2.3 对温里药的使用的认识

2.4 对理气药的使用的认识

3 性味归经分析

3.1 药性以温平为多,药味以苦辛甘为主

4.2 归经以脾心肝经为主

4 聚类分析

5 明代代表医家对胸痹的认识

5.1 王肯堂

5.2 秦昌遇

5.3 刘纯

6 由用药规律的启示探讨胸痹的病因病机以及对今后的防治思路

7 问题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搜集和整理明代主要医家著作中有关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方药,探讨明代医家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这一时期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指导工作。
  方法:
  采用传统文献学方法、数理统计和以方测证的方法,对明代22名医家的相关著作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并选取王肯堂、刘纯、秦景明著作中针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方药进行总结,归纳常见病因病机及其用药规律。
  结果:
  明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中用药情况:共使用药物142种,累积用药次数954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及理气药为主,累积频率达64.89%;其中使用频率>1%药物以甘草、陈皮、人参、肉桂、五灵脂等24味为常用药物累积频率为55.45%,方剂中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占68%;五味中以苦、辛、甘为主占95.8%;归经中脾经、心经和肝经为主占61%;对出现频数大于1%的24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自动形成7个聚类组合。三名代表医家(王肯堂、刘纯、秦景明)记载关于胸痹心痛病因中寒邪内侵占32.31%、体质虚弱占20%、热邪所致占18.46%、情志失节及饮食失调各占10.77%。用药使用情况: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及理气药最为常用累积频率达55.15%。三名医家方剂中五味、归经总体用药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四性类药物使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
  (1)明代医家认为胸痹心痛主要与寒邪内侵、体质虚弱、热邪、情志失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
  (2)明代医家用药规律为:
  ①常用药类以补虚、活血化瘀、温里及理气药最为常用;
  ②常用药物除甘草、生姜等佐使药,以五灵脂及人参等药物是明代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药物和有效药物;
  ③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中以苦、辛、甘为主占主,归经中脾经、心经和肝经为主;
  (3)以方测证探讨胸痹证型规律以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较常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