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动脉高压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6h】

肺动脉高压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肺栓塞的诊断及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主要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2.2 检测指标和分组方法

3.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方法相关研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力(Systolic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SPAP)进行估测,并监测右心房、右心室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肺动脉高压在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APE的患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0mmHg)、非肺动脉高压组(≤30mmHg),其中肺动脉高压组40例,非肺动脉高压组37例,对两组间危险因素、危险分层、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预后进行比较。
  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与非肺动脉高压组相比:年龄偏大(t=2.132,P=0.036),危险因素中长期基础疾病相对较多(x2=3.970,P=0.046),而且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 COPD)的患者较多(x2=4.774,P=0.036),肺动脉高压组早期风险评估危险分层较重(x2=17.68,P<0.01);大面积的肺栓塞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较重(x2=7.93,P=0.019);血清氨基末端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D-二聚体(D-dimme0水平显著升高(t=3.580,P<0.01;t=2.791,P<0.01),而PaO2和PaCO2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t=2.938,P<0.01;t=2.072,P=0.042),心电图改变中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出现咯血、晕厥症状均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P<0.05);
  结论:(1)APE患者中,肺动脉高压与年龄、伴有的慢性基础疾病、肺栓塞面积密切相关;(2)伴有COPD的APE患者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3)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有意义的评估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