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神经导管治疗大鼠股神经缺损的研究
【6h】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神经导管治疗大鼠股神经缺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仪器及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应用神经导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应用于去细胞神经导管来修复大鼠8mm股骨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为HUMSCs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组织块与胰酶消化法从人脐带中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HU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UMSCs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制作第3代HUMSCs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及向神经诱导分化,并行荧光免疫化学检测。其次运用化学萃取法获得去细胞神经。选用SD大鼠共60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股骨神经切下8mm口后再缝合;B组:HUMSCs种植于神经导管中修复8mm股骨神经缺损;C组:神经导管+生理盐水。8周后,行大体行为学观察(BBB评分),电生理检测,逆行示踪标记观察及计数,免疫组化。
  结果:使用上述俩种方法均可获得HU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但通过生长曲线发现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活性更好,流式鉴定表达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5,诱导后,Nestin、GFAP及NF-M表达阳性。术后8周检查结果显示,A组、B组及C组的BBB评分、电生理及NF-200染色后神经微丝的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但对于逆行示踪标记,各组实验动物损伤一侧与健侧所对应的脊髓前角染红色神经元数量之比均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1.人脐带中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对于原代培养组织块法要优于胰酶冷消化法;并且HUMSCs有向神经元方向诱导的能力。
  2.HUMSCs联合去细胞神经能够有效地促进大鼠股神经损伤的修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