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RF复合自体BMSCs用于下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PRF复合自体BMSCs用于下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分组

3.2 实验操作过程

3.3 检测指标

3.4 统计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应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下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其修复牙槽骨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取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36只,均在全麻下微创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测量牙槽骨宽度和高度。按照拔牙窝内充填物不同,分为四组: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四组实验动物分别在4周、8周、12周处死。取其下颌骨进行牙槽骨标本测量,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
  结果:牙槽骨标本测量比较:4周、8周、12周时四组牙槽嵴宽度、高度丧失值均存在差异(P<0.05),且PRF+BMSCs组差值最小;析因分析提示PRF与BMSCs复合使用修复牙槽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RF或BMSCs(P<0.05)。X线:术后4周、8周、12周时PRF+BMSCs组拔牙窝骨吸收程度最低,PRF组、BMSCs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高;组织学观察表明PRF+BMSCs组成骨情况均优于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
  结论:PRF复合自体BMSCs可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与修复,达到拔牙位点保存的目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