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征在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比较
【6h】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征在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前、后循环梗死组基线资料比较

2. 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超声特征比较

讨论

1 颈部动脉IMT在前、后循环梗死中的比较

2 颈部动脉斑块部位在前、后循环梗死中的比较

3 颈部动脉斑块性质在前、后循环梗死中的比较

4 颈动脉狭窄程度在前、后循环梗死中的比较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及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超声特征比较,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部位及性质、颈动脉狭窄在前、后循环梗死中的差异。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脑梗死部位分成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收集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运用颈部动脉超声技术,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厚度、斑块部位及性质、颈动脉狭窄程度在前、后循环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前循环梗死141例,后循环梗死65例,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在前循环组后循环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颈总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75例(53.19%),后循环组不稳定斑块检出20例(30.77%),前循环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后循环,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循环组右颈总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63例(44.68%),高于后循环组15例(23.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颈动脉狭窄比较中,各组间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后循环梗死组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前循环在双侧颈总动脉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远大于后循环梗死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