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靶向微泡、尿激酶溶栓后预防微循环再栓塞的实验研究
【6h】

靶向微泡、尿激酶溶栓后预防微循环再栓塞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超声联合微泡用于溶栓治疗的研究现况

2 超声溶栓治疗的最优化条件

3 溶栓后的微循环再栓塞现象

4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部分 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携RGDS、尿激酶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及其对血栓靶向亲和力的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低频诊断超声联合携尿激酶的靶向微泡体内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的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尿激酶溶栓后预防末梢微循环再栓塞的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超声联合微泡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亲和素-生物素法(BAS)制备携RGDS、尿激酶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对其理化特性及对血栓的靶向亲和力进行研究。研究低频诊断超声联合携尿激酶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对兔股动脉血栓的溶解效应,探讨影响体内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最优溶栓参数组合及预防微循环再栓塞现象。
  方法:将制备产物靶向超声造影剂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携带率和稳定性检测。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血栓模型,将造影剂静脉注入兔体内,联合超声照射对血栓进行溶栓治疗。实验采用析因设计表对超声频率(因素 A:1.6MHz、2.2MHz、2.8MHz)、尿激酶剂量(因素 B:1.5mg/Kg、3mg/Kg)、超声照射时间(因素C:30 min、60 min)的3因素不同水平实验组合,分12组,每组6只,共72只试验动物随机入组进行溶栓实验。评价溶栓效果为股动脉血栓部位远心端在溶栓前后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的血流量变化(溶栓率)。溶栓治疗120分钟,实验结束后取出血栓部位血管及下肢腓肠肌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下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血栓结构的病理变化、判别有无末梢组织微循环再栓塞。检测兔血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6-keto-PGF1a/TXB2(P/T比值)、P-选择素(SP)血清学指标。
  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argestar SA微泡成功携带了RGDS及尿激酶,携带率均达到98%以上,其稳定性不受洗涤与否的影响。所有动物溶栓再通率为68.11%,血栓的溶解平均时间为50min。超声频率的高低、尿激酶的剂量高低这2个因素对溶栓效果有影响(P均<0.05)。最优溶栓参数为超声频率为2.2MHz、尿激酶为1.5mg/Kg,而超声照射时间(应用30 min或60 min)对溶栓效果无显著影响。最优溶栓组为 A2B1C1组和 A3B1C1组,其溶栓后血管再通率(93%、88.1%),提示血管完全溶通。光镜下见兔股动脉血栓溶栓后,血栓纤维网架被破坏,证实血栓完全溶解或部分溶解。A2B1C1组溶栓后血管完全溶通、未见微栓塞,其余各组均有未溶通情况发生,有11只兔出现再栓塞。兔血清6-Keto-PGF1a含量在溶栓后无微栓塞组比发生再栓塞组有明显升高。
  结论:Targestar SA微泡通过BAS法与RGDS、尿激酶结合,携带率高。将局部低频诊断超声照射+靶向微泡+尿激酶的三者联合应用,对股动脉血栓溶栓治疗有效。其中超声照射频率为2.2MHz、尿激酶剂量为1.5mg/Kg可获得最好的溶栓效果,实现了血管的完全溶通,并且未见微循环再栓塞;而应用30 min或60 min的超声照射时间对溶栓效果无显著影响。血清6-Keto-PGF1a减低与发生微循环再栓塞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