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耳聋基因流行病学及产前诊断应用和WS致病机理研究
【6h】

新疆耳聋基因流行病学及产前诊断应用和WS致病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1例PAX3突变位点导致Waardenburg综合征性耳聋致病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SNPscan法对新疆地区遗传性耳聋散发家系常见耳聋基因研究及产前诊断实践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用晶芯耳聋基因试剂盒对新疆7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 GJB2、SLC26A4、mtDNA、GJB3基因10个位点检测,了解其突变分子流行病学及突变特征;完成1例Waardenburg Syndrom1型PAX3c.72delG位点突变致病机理的研究;用SNPscan法对22例耳聋患者小家系进行耳聋致病基因鉴定,并进行2例GJB2基因、SLC26A4先证者家庭产前诊断实践。
  方法:1)本文针对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库车、莎车、墨玉、阿克苏地区3147例非综合征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晶芯耳聋基因试剂盒,对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常见耳聋基因的10个突变位点(GJB2c.235delC、35delG、176del16db、299-300delAT, SLC26A4IVS7-2、2168A> G, GJB3c.538C> T、547G> A, mitochondrial12SrRNAm.1555A>G、1494C>T)进行常见已知耳聋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筛查;2)对已经明确致病基因的1例Waardenburg Syndrom病例进行其突变基因位点的功能验证,将PAX3野生和PAX3G24fs突变质粒与含有MITF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共转染UACC903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别观察MITF转录活性;运用WB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AX3野生和PAX3G24fs表达蛋白与MITF结合的能力;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突变蛋白亚细胞定位,验证其致病机制;3)应用SNPscan法完成22例耳聋家庭的耳聋致病基因的诊断,并应用羊膜羊水穿刺提取DNA进行2例耳聋家庭再生育的产前诊断。
  结果:1)3147例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库车、莎车、墨玉、阿克苏地区非综合征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率7.31(230/3147),汉族10.56%(131/1241)、回族3.43%(11/321)、维吾尔族5.57%(83/1490),哈萨克族5.26%(4/76),普遍低于全国其他研究报道。GJB2 c.235delC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突变热点;检出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的有145例,SLC26A4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耳聋人群检出率分别9.51%(118/1241)、3.43%(11/321)、0.94%(14/1490);检出携带有12SrRNA基因突变的有168例,汉族120例,回族19例,维吾尔族29例,占各自耳聋人群检出率的9.67%(120/1241)、5.92%(19/321)、1.95%(29/1490);2)野生 PAX3单独上调MITF活性的能力较低,平均约6倍。p.G24fs细胞转染后其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免疫荧光亚细胞定位明显存在于细胞质中,核内几乎没有;p.G24fs活性明显下降,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实验也证实p.G24fs不能与DNA结合,免疫荧光实验提示其可以在胞质、胞核都有分布;3)22例耳聋家庭中,GJB2基因纯和致病检出频率为13.04%(3/22)、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致病检出率为36.09%(6/22)、线粒体12SrRNA为13.04%(3/22);尚有3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为SLC26A4杂合突变;2例耳聋患者家庭羊水穿刺耳聋基因检测结果与先证者不同,杂合突变,诊断胎儿不会有和先证者相同的耳聋基因型,家属选择继续妊娠。结论:GJB2基因、SLC26A4、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新疆非综合征性耳聋常见致病基因,杂合突变耳聋患者尚有其他致病基因可能。
  结论:1)GJB2基因、SLC26A4、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新疆非综合征性耳聋常见致病基因,GJB2c.235delC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突变热点,杂合突变耳聋患者尚有其他致病基因可能;2)本研究证实 PAX3G24fs突变蛋白不能有效激活MITF转录,MITF表达下调必然导致其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异常,影响黑色素合成;3)明确耳聋致病基因后可以通过产前诊断实现耳聋二级预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