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6h】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 界定标准

4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

5 治疗方法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预后

3 治疗方式及造影复查

4 术后情况

讨论

1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般特征

2 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

3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预后

4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式

5 介入相关的术中并发症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后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 VADA)的发病特点根据血管结构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及其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民族,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临床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入院时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入院和出院时mRS预后评分,术后及造影复查后动脉瘤栓塞程度,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
  结果:32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8.7±10.2岁,有21例年龄在30~50岁之间。全部男女性患者年龄均符合正态分布。出院时预后良好的(mRS评分在0~2分)占总数的81.25%,入院和出院时 mRS评分有显著差异(X2=4.65;P=0.031)。
  结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0-50岁发病率较高,而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血管结构行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案,患者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术前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