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铃虫的飞翔能力测定及其与生殖能力的关系研究
【6h】

红铃虫的飞翔能力测定及其与生殖能力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红铃虫的飞翔活动

第三章飞行与生殖能力的关系研究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为了田间避难所能够更好的发挥延缓昆虫对Bt抗性产生的作用,本论文的试验利用配有微机记录系统的飞行磨吊飞方法,测定了红铃虫的飞翔潜力及温度、湿度等不同生态条件对其飞翔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红铃虫不同性别间的飞翔能力差异较大,雌蛾强于雄蛾,连续72h吊飞雌蛾平均飞行41.25±26.84km,连续飞行时间为23.87±8.23h,个体最远飞行距离99.52km,而雄蛾只飞行23.87±8.44km和14.12±3.73h。原因解释之一是红铃虫飞翔能力与蛹重呈正相关,且雌蛾比雄蛾蛹重大。红铃虫3~5日龄飞翔能力最强,对4日龄成虫在16~36℃温区吊飞皆能正常飞翔,但24~28℃为最适飞翔温度。低湿对飞翔抑制作用较大,75~90%R.H.较为适宜。成虫是否补充营养对3日龄成虫飞行影响不大,但持久性有所下降;对5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影响较大,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大幅度下降。利用红外录像设备对红铃虫的蛹和成虫活动节律进行观察,一般化蛹7天后羽化,白天下午时分羽化较多,羽化过程持续大约25分钟;成虫当夜的活动以取食为主,白天不活跃,日暮时分开始活跃,前半夜以产卵和取食为主,凌晨2~5时以求偶交配为主,此时并不活跃。在飞行和产卵的关系研究中,通过比较3、5和7日龄的成虫产卵前和产卵后飞行情况,可知产卵对3和5日龄的飞行能力无影响,影响从7日龄开始,飞行能力急剧下降。飞行对产卵很有影响。不同日龄(1、3、5、7和9日龄)的成虫飞行24h后产卵量都下降,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但是1到7日龄的雌蛾飞行之后产卵前期均比对照缩短,而9日龄则是产卵前期延长。不同飞行强度(6、12、24和36h)对产卵影响不同。6h飞行对产卵无影响,但可使产卵前期的缩短幅度较大。12、24和36h的飞行均使产卵量显著下降,也使产卵前期有所缩短。

著录项

  • 作者

    武怀恒;

  •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 学科 动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登元,吴孔明;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35.622.3;
  • 关键词

    红铃虫; 飞翔能力; 飞行磨; 生殖能力; 产卵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