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肉桃果实发育期色素变化规律研究及其遗传趋向分析与初步定位
【6h】

红肉桃果实发育期色素变化规律研究及其遗传趋向分析与初步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表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花色苷的研究进展

1.1.1花色苷的生物合成

1.1.2花色苷合成过程中的结构基因及表达

1.1.3花色苷合成的调节基因及表达

1.1.4光照等其它因子的影响

1.2桃果实颜色的研究进展

1.3分子标记的种类及构建遗传图谱的方法

1.3.1分子标记的种类

1.3.2构建遗传图谱的群体及方法

1.4李属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1.4.1质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1.4.2数量性状定位

1.4.3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4.4比较基因组

1.4.5目前存在的问题

1.5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糖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2.1材料和方法

2.1.1材料

2.1.2方法

2.1.3数据分析

2.2结果分析

2.2.1不同果肉颜色品种果实成熟期花色苷含量比较

2.2.2不同果肉颜色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果皮颜色的变化

2.2.3不同果肉颜色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2.2.4不同果肉颜色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变化

2.3讨论

第三章 红肉桃杂交F1代花色苷和糖酸等性状的遗传分析

3.1材料和方法

3.1.1材料

3.1.2方法

3.1.3数据分析

3.2结果分析

3.2.1红肉桃果实颜色、风味和发育期的遗传

3.2.2红肉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遗传

3.2.3红肉桃果实可滴定酸的遗传

3.2.4红肉桃果实花色苷的遗传

3.2.5红肉桃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3讨论

第四章 天津水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花色苷等性状的QTL标记

4.1材料与方法

4.1.1材料

4.1.2实验方法

4.1.3数据统计与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2.1标记多态性分析与分离检测

4.2.2遗传图谱的构建

4.2.3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等性状的QTL定位与效应分析

4.3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首先以红肉、白肉和黄肉三种果肉颜色不同的桃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了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颜色、色素含量和糖酸的变化规律。然后以曙光×天津水蜜和大久保×天津水蜜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为试材,进一步分析红肉桃F1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并在构建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对这些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其主要结果如下: 1.研究表明,天津水蜜果皮在幼果期和果实发育后期两次出现红色,但果肉直到盛花后86d才开始逐渐变红;果肉中花色苷含量在盛花后25d较高,随后逐渐减少,直至盛花后45d缓慢回升,并在盛花后86d至完全成熟时迅速增加。分析成熟时果肉中花色苷含量,发现红肉桃果肉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白肉桃和黄肉桃品种,在红肉桃不同品种间果肉花色苷含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通过分析曙光×天津水蜜和大久保×天津水蜜两杂交组合中F1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后代中花色苷含量多数都介于双亲之间,且均低于亲中值。仅有少数单株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高值亲本,表现出超亲遗传。后代中花色苷含量呈现偏正态连续分布,并出现几个峰值,从而推断花色苷含量性状是受少数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3.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色苷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5,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颜色深浅不同的果肉间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可滴定酸含量也达到显著水平;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不同风味间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认为红肉桃果肉颜色的深浅是由果肉中花色苷含量和酸含量的多少决定的,即红肉桃果肉内花色苷含量越高或可滴定酸含量越高,果肉颜色越红。对于作为“库”的果实而言,果肉中丰富的糖分足以确保花色苷合成,糖不是影响果肉花色苷含量多少和果肉颜色的主要因素。 4.利用SSR和SRAP分子标记构建得到两张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分别为1536.9cM和1797.9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6.96cM和17.12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以及可滴定酸含量进行QTL位点检测。在大久保×天津水蜜的连锁图谱上,检测得到一个解释l 1%遗传变异的具有减效性效应的花色苷含量QTL位点和一个解释29%遗传变异的具有加性效应的可滴定酸含量QTL位点。在曙光×天津水蜜的连锁图谱上发现一个解释32.07%遗传变异的溶性固形物含量QTL位点和一个解释43.12%遗传变异的可溶性糖含量QTL位点,均属减效性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