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及翅型分化研究
【6h】

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及翅型分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第3章 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研究

第4章 苜蓿叶象甲不同翅型中生化成分含量的研究

第5章 苜蓿叶象甲翅型与耐寒性间关系的研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是危害苜蓿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在研究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调查,探讨了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翅型间生化成分及耐寒性差异,为苜蓿叶象甲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在不同温度及幼虫密度条件下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苜蓿叶象甲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4种温度条件下苜蓿叶象甲存活率均呈Price A型曲线;26℃时世代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47.6%,847.7粒;苜蓿叶象甲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t)间均呈抛物线关系:S=-0.439t2+23.387t-265.24(R2=0.99),I=–2.76t2+140.97t–1 628.6(R2=0.94);苜蓿叶象甲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5℃~27℃。在幼虫密度为1头/管~30头/管条件下,苜蓿叶象甲3~4龄幼虫历期、蛹历期、蛹重、幼虫至蛹存活率(30头/管除外)以及单雌产卵量均随幼虫密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3~4龄幼虫至成虫的存活率(S)、种群增长指数(I)与幼虫密度(x)间呈抛物线关系:S=–0.030x2+0.215x+49.536(R2=0.96);I=0.320x2–15.92x+218.69(R2=0.98)。通过田间调查发现,苜蓿生长年限对田间虫量以及翅型比例均有显著影响,苜蓿生长5~6年时田间虫量及短翅型比率均最高。遗传实验结果显示,父母本均为长翅型(N♀×N♂)或短翅型(V♀×V♂)时,F1代中短翅型蛹百分率为94.1%或51.0%。温度、密度及寄主质量对苜蓿叶象甲蛹的翅型分化均有显著影响:在30℃及幼虫密度为20头/管条件下,长翅型蛹分化率最高,分别为52.3%,51.7%,短翅型蛹分化率最低,分别为47.7%,48.3%;在苜蓿茎秆处理幼虫组中,长翅型蛹分化率为58.2%,显著高于苜蓿茎叶组(44.9%)。对苜蓿叶象甲不同翅型蛹及成虫中脂肪、蛋白和糖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6℃及任一幼虫密度条件下,短翅型蛹中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长翅型蛹的;22℃~30℃条件下短翅型雌、雄虫中脂肪含量分别高于相应性别的长翅型成虫;任一幼虫密度和温度条件下,长、短翅型蛹间蛋白含量均差异极显著,长翅型蛹中糖原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短翅型蛹的。对苜蓿叶象甲不同虫态耐寒性研究结果发现:其不同发育时期的耐寒力差异较大,成虫的耐寒力最高,能耐–20℃以下的低温,幼虫和蛹的耐寒能力差异不显著,仅能耐受–10.0℃左右的低温。对越冬成虫耐寒性的研究显示:苜蓿叶象甲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间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冰点差异亦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