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额尔齐斯河双身虫分类、种群生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6h】

额尔齐斯河双身虫分类、种群生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双身虫概述

1.1.1 双身虫的形态结构与种类

1.1.2 双身虫的生活史及寄生部位

1.1.3 双身虫的宿主特异性与危害

1.1.4 环境对双身虫的影响

1.2 鱼类双身虫的种群生态学

1.2.1 双身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模式

1.2.2 双身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1.2.3 双身虫的种间关系

1.2.4 宿主对双身虫的影响

1.3 寄生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1.3.1 分子系统学发展简介

1.3.2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1.3.3 分子系统发育在单殖吸虫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额尔齐斯河双身虫的分类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额尔齐斯河双身虫种类

2.2.2 额尔齐斯河双身虫名录

2.3 讨论

第3章 额尔齐斯河鱼类双身虫流行病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额尔齐斯河鱼类双身虫的感染情况

3.2.2 五种双身虫流行情况

3.3 讨论

第4章 额尔齐斯河东方欧鳊寄生奇异双身虫的种群生态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奇异双身虫在东方欧鳊中寄生及感染情况

4.2.2 奇异双身虫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

4.2.3 奇异双身虫在不同体长东方欧鳊中的空间分布

4.3 讨论

第5章 额尔齐斯河五种双身虫ITS-2区域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虫体样本

5.1.2 主要试剂

5.1.3 基因组DNA的提取

5.1.4 ITS-2 rDNA基因扩增

5.1.5 PCR产物纯化

5.1.6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鉴定

5.1.7 ITS-2 rDNA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树的建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ITS-2 rDNA基因PCR扩增及序列比较结果

5.2.2 ITS-2 rDNA基因序列遗传距离比较

5.2.1 ITS-2 rD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双身虫(Diplozoid)是鱼类寄生虫,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其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thelminthes)、单殖吸虫亚纲(Monogenea)、铗钩虫目(Mazocraeidea)、双身虫科(Diplozoidae)。本文利用传统的寄生虫鉴定方法、常规的鱼类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生物统计学方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额尔齐斯河鱼类双身虫的分类、种群生态及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野外调查,在额尔齐斯河采集并经形态鉴定得到5种鱼类双身虫,分别为奇异双身虫(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1832)、西伯利亚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Bychowsky etNagibina,1959)、鮈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gracile Reichenbach Klinke,1961)、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Achmerov,1974) Khotenovsky,1985)、日本真双身虫(Eudiplozoonnipponicum(Goto,1891) Khotenovsky,1985),其中双身虫属的奇异双身虫为我国的新纪录属、种,西伯利亚拟双身虫及鮈拟双身虫为我国的新纪录种。本文对5种双身虫绘制了特征图片并进行了描述。
  (2)本次实验共检查东方欧鳊373尾、鲤鱼173尾、贝加尔雅罗鱼209尾、湖拟鲤234尾、尖鳍鮈140尾,统计结果表明,在5种鱼体采集得到的5种双身虫的平均感染率及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奇异双身虫28.69%、5.46;日本真双身虫1.73%、2.33;斯氏拟双身虫4.78%、1.6;西伯利亚拟双身虫3.42%、1.75;鮈拟双身虫27.14%、4.21。东方欧鳊感染奇异双身虫的情况最严重,尖鳍鮈感染鮈拟双身虫的情况仅次之,其余3种鱼的感染情况相似,感染程度较轻。将5种宿主鱼分别按体长分段,研究宿主体长与双身虫感染的关系,发现在较大体长段的宿主鱼上会有较多的双身虫寄生。
  (3)通过在额尔齐斯河野外取样调查,研究寄生于东方欧鳊鳃部的奇异双身虫的种群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东方欧鳊感染奇异双身虫的总感染率为24.16%,平均感染强度为4.19,在宿主体长L≤30cm时,感染率随体长增大有升高的趋势;在体长25cm<L≤30cm时,感染率达到最大,为42.11%;而体长大于30cm的宿主,没有感染奇异双身虫。奇异双身虫在东方欧鳊各体长段均呈聚集分布。
  (4)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扩增采集到的双身虫的ITS-2 rDNA序列,测序并将得到的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基因登录号(KP326299、KP340972~KP340975),利用ITS-2rDNA基因序列构建双身虫的进化树,奇异双身虫及日本真双身虫分别与其他地域发现的该虫种聚为一支。鮈拟双身虫、西伯利亚拟双身虫及斯氏拟双身虫通过ITS-2序列测序比对,发现三者遗传同源性极高,但在形态上各具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