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价
【6h】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第3章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3.1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3.2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3.3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定性分析

3.4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计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率评价

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2 效率评价目标确定及要素构成

4.3 测算结果与分析

4.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率评价结论及其成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5.1 农民购机有效供给不足

5.2 农机化水平区域发展不协调

5.3 补贴资金规模不足

5.4 补贴机具种类区域差异适应性不充分

5.5 农机产业步伐缓慢

5.6 政策执行不规范

5.7 补贴机具售后服务较差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的对策建议

6.1 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

6.2 发挥金融与财政协同配套支持作用

6.3 满足补贴机具多样性、差异化需求

6.4 构建农机科研创新促进机制

6.5 大力扶持农机服务组织

6.6 加大农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

6.7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力度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本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传统农业逐步被现代农业所取代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驱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的创新优化路径,农业现代化的正向变迁亟待现代农业的有效支撑。作为现代农业的有利推进器,农机化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广实施农机化可明显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等得到明显提升,以期实现农业生产潜力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推动农机化事业良好可持续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被党中央、国务院列入强农、惠农政策的核心内容。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该政策的有效支撑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且逐渐引起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实施绩效进行追踪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新疆因其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条件,农机化发展成为驱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外,新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是全国相对较多的省份之一,在我国西部地区农机化事业发展中具有较强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取新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利经济学、规模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等理论前提,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情况,从定性角度阐述了该项惠农补贴政策在新疆地区的实施概况,并采用简单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补贴政策执行的直接及间接效果;然后运用DEA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模型,试图从时序发展及区域异质性特征两个视角对新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后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变化予以测度探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补贴政策的推广执行不仅有效拉动农户的农机资金投入、机械总动力的增长、综合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及其以农机合作社为补充的农机推广体系的持续壮大,也间接驱动了粮食连年增产和农牧民的持续增收。从时序发展视角来看,新疆于2004-2014年政策实施样本期内的整体技术效率(TE)逐年得到提升,关键在于规模效率(SE)提高的有利驱使,且样本期间补贴政策执行后的TFP(全要素生产率)也基本呈上升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其逐年上升的主要驱动力。从区域差异分布来看,北疆各地区补贴政策实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疆、南疆地区,而制约南疆补贴政策实施绩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技术进步发展缓慢。基于上述定性分析及量化分析结果,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着重从农机购置需求、农机区域发展水平、农机具补贴种类等多方面深入剖析该政策在新疆各地州(市)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及成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加大补贴资金投入力度、持续促进农机化发展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提出改进性意见和对策。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部分学者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补充,同时也对新疆乃至全国各地区未来政策实施给予一定指导性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