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研究
【6h】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及新疆畜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

1.1.2 畜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1.1.3 畜牧业专业化和产业化集聚经营已成趋势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2.1.1 专业化理论

2.1.2 生态经济理论

2.1.3 古典区位理论

2.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1.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伊犁河谷范围界定

2.2.2 肉羊规模与羊肉产量含义界定

第3章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史回顾

3.1 建国前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程

3.2 建国后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程

3.2.1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

3.2.3 畜牧业长期徘徊不前时期(1966-1976年)

3.2.4 畜牧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1977-1989年)

3.2.5 畜牧业稳定繁荣发展时期(1990-2005年)

3.2.6 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时期(2006年-至今)

3.3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历程启示

3.3.1 确保社会环境安定,实现生产有序进行

3.3.2 坚持市场化导向,激发畜牧业生产活力

3.3.3 明确物权归属权益,发挥生产要素最大效益

3.3.4 塑造生态保护理念,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5 确保产业政策连续性,减少结构调整阵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伊犁河谷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4.1 自然条件

4.1.1 气候状况

4.1.2 水资源状况

4.1.3 天然草场状况

4.2 农业基础条件

4.2.1 耕种基础状况

4.2.2 饲草料状况

4.3 畜群资源条件

4.3.1 牲畜规模状况

4.3.2 牲畜品种状况

4.3.3 肉类产量状况

4.4 人力资源条件

4.4.1 牧业人口规模状况

4.4.2 科技人才状况

4.5 地缘交通条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演化分析

5.1 伊犁河谷肉羊生产状况

5.1.1 肉羊规模变化状况

5.1.2 羊肉产量变化状况

5.2 专业化水平衡量指标和测度方法选取

5.2.1 衡量指标选取

5.2.2 测度方法选取

5.3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演化分析

5.3.1 肉羊规模的区位熵

5.3.2 肉羊规模的地理集中度

5.4 羊肉专业化生产水平演化分析

5.4.1 羊肉产量的区位熵

5.4.2 羊肉产量的地理集中度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空间关联与协调性分析

6.1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关联探测方法

6.1.1 重心模型探测

6.1.2 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

6.2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重心变化趋势分析

6.2.1 肉羊规模空间重心变化趋势

6.2.2 羊肉产量空间重心变化趋势

6.3 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聚演化分析

6.3.1 肉羊规模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聚特征

6.3.2 羊肉产量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聚特征

6.3.3 空间关联性探测结果分析

6.4 肉羊专业化生产区域协调性演化分析

6.4.1 专业化生产协调性分析方法

6.4.2 专业化生产不一致性分析

6.4.3 专业化生产耦合协调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专业化生产的空间联系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7.2.1 模型构建

7.2.2 变量选择

7.3 普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

7.3.1 模型选择

7.3.2 固定效应结果分析

7.4 空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

7.4.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7.4.2 模型检验

7.4.3 空间滞后模型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伊犁河谷农牧民从事肉羊专业化生产的意愿分析

8.1 意愿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8.1.1 模型构建

8.1.2 变量解析

8.2 调查基本情况

8.2.1 调查区域选择

8.2.2 调查样本概况

8.3 计量估计结果分析

8.3.1 父辈从业意愿选择

8.3.2 子女从业意愿选择

8.4 典型案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提升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

9.1 提升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发展模式

9.1.1 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9.1.2 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模式

9.1.3 生态功能区定位发展模式

9.1.4 家庭农牧场发展模式

9.2 提升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保障措施

9.2.1 完善杂交生产体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9.2.2 转变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

9.2.3 优化饲草,加强饲草料的基地建设

9.2.4 完善服务,健全科技推广和储备体系建设

9.2.5 重视科技,强化畜牧业人才培训

9.2.6 延伸产业链,扩展配套服务和拓展范围

9.2.7 因地制宜,完善财政和金融政策内容

9.2.8 严控加工流程,借助企业做大地方品牌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展望

10.1 结论

10.1.1 肉羊专业化水平差异性明显,农牧区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10.1.2 肉羊专业化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外部约束性因素不容忽视

10.1.3 肉羊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明显,但县域空间集聚水平较弱

10.1.4 肉羊专业化生产协调性良好,县域发展步调较为一致

10.1.5 畜牧人才接续不足,亟需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新疆是我国肉羊养殖大区,且世居游牧民族众多,肉羊养殖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调整肉羊产业结构,稳定肉羊产业经济增长,促进农牧民生活水平提升是发展肉羊产业的重要目标。因此,肉羊专业化生产优势的发挥和差异化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畜牧业经济的增长质量,而且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大局影响深远,研究肉羊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一二三产融合效益显得非常必要。伊犁河谷不仅是全疆畜牧业发展重点区域,也是肉羊繁育的重点区域。基于此,本文选取伊犁河谷作为研究区域,运用专业化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古典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伊犁河谷县域间的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差异性和时空演变,挖掘县域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时空差异、耦合协调、集散关联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构建提升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基于主体框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的切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从区位熵看,2003-2014年伊犁河谷肉羊和羊肉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范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农区在肉羊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在羊肉产量上,牧区优势凸显而且集中。从地理集中度看,肉羊和羊肉地理集中区域基本恒定,变化差异性不大。从演变方向看,肉羊规模专业化优势区域逐渐向霍城县和伊犁河谷南岸集中;羊肉产量专业化优势区域逐渐向伊犁河谷东部牧区集中。(2)2003-2014年伊犁河谷肉羊和羊肉生产空间重心基本停留在巩留县,以巩留县为空间重心的稳定性比较明显。但二者空间演化有所差异,其中肉羊专业化生产的空间区域联系逐渐密切,由随机、扩散向集聚状态演变,且集聚趋势明显,农区肉羊养殖专业化优势明显,未来将可能形成强力集聚区;而羊肉专业化生产的集聚状态不显著,由集聚、随机向扩散状态演变,县域间呈现分异趋势,未来区域集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耦合协调度指数上看,由2003-2007年的勉强协调型提升至2008-2014年的中度协调型,肉羊和羊肉生产的专业化协调水平得到提升。(3)伊犁河谷县域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空间集散、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的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不考虑空间邻近关系时,对肉羊规模显著影响的要素为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对羊肉产量影响显著的要素为总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考虑区域空间相邻关系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充分体现,其中肉羊规模演变具有空间效应,而羊肉产量演变不具有空间效应。在肉羊规模空间效应上,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化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牧业人口和畜牧业产值对肉羊生产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说明这些要素在伊犁河谷的扩散能力较强,其知识溢出效应、经济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明显。(4)在农牧民从事肉羊专业化生产的意愿问题上,社会身份、对子女从业区域期望、住所到城镇的时间、生产方式和民族等5个要素对“父辈从业意愿偏好”和“子女从业意愿偏好”影响显著;其中对子女从业类型期望、生产方式和家庭人口等3个要素对“父辈从业意愿偏好”影响显著。而对子女从业区域期望和经营模式等2个要素对“对子女从业意愿偏好”影响显著。
  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和对政策支持方法的初步探索,依据差异性提出四种发展模式,并且提出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饲草料加工转化、政策金融扶持、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品牌打造、科技人力培养接续、配套服务体系构建等八项保障伊犁河谷肉羊专业化生产水平提升和模式效益发挥的重要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