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囊性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管道的病理解剖改变及意义
【6h】

囊性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管道的病理解剖改变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二、囊性肝包虫周围肝内管道的CT三维成像研究

三、囊性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管道的病理学研究

四、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囊性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解剖学、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研究,揭示囊性肝包虫周围肝内血管、胆管的病理解剖学变化及功能的改变,分析肝内胆管发生胆漏的机理及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初步探讨肝内血管、胆管的病理解剖学改变与肝组织细胞“消失”及“外膜”或外囊形成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临床解剖学研究:172例囊性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中观察囊性肝包虫周围肝内管道的解剖学改变,初步探讨囊性肝包虫周围肝内管道的解剖学改变及合并胆瘘的特点。2、临床影像学研究:8例肝包虫活体人患肝内血管、胆管CT三维成像,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研究生理状态下肝包虫周围肝内血管、胆管的解剖学改变及与包虫囊的关系。3、病理学研究:取40例肝包虫手术切除标本,制备贴附于包虫外囊表面肝内血管、胆管大体病理标本及病理切片,运用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管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及与外囊的关系。 结果:临床解剖学及临床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血管和胆管受压、变形,失去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及走行,受压、变形的血管、胆管失去原有的圆柱管形支撑,变得扁平,紧紧贴附于外囊表面,这些管道所供养的贴近包虫囊的肝小叶结构及肝细胞缺失,被包虫囊占据;部分管道已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可以手术切除。不同部位的包虫胆瘘的特点不同,发生胆瘘的几率不同,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将其系统地分型。病理学研究显示:囊性肝包虫周围肝内管道以纤维化改变为主:管壁纤维成分增多,管腔变细变窄,甚至闭锁,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 结论:在囊性肝包虫膨胀性生长过程中,其周围的肝内管道发生了明显的解剖学改变,通过CT三维重建可以反映出来,其病理改变以纤维化为主。根据生理功能的有无,将这些管道分为“非功能性”管道和“功能性”管道。区别“非功能性”与“功能性”管道、明确胆瘘分型特点是“肝包虫外膜内完整切除术”成功的关键。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管道的病理解剖学改变是包虫对其长期机械力的作用的结果和宿主免疫反应的过程,参与了外膜的形成,是导致包虫周围肝细胞“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肝包虫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包虫合并胆瘘是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宿主与肝包虫局部作用的过程就是组织机化、纤维包裹和钙化的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