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
【6h】

新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大豆根腐病的发现、分布及危害状况

2.大豆根腐病的病原

3.大豆根腐病的症状

4.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5.大豆疫霉菌的生理分化

6.大豆根腐病的侵染循环及发病因素

7.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8.生物技术在大豆疫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第二章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1.材料与方法

1.1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

1.2致病性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结果

2.2致病性测定结果

第三章大豆根腐疫病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大豆根腐疫病病原的鉴定

1.2大豆根腐疫菌生物学特性观察

1.3大豆根腐疫菌生理小种鉴定

1.4不同品种对疫霉菌抗性鉴定

1.5大豆疫菌越冬试验

1.6室内药剂筛选

1.7大豆疫霉分子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病原鉴定结果

2.2大豆疫霉生物学特性观察

2.3大豆根腐疫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2.4不同大豆品种抗性研究的结果

2.5大豆疫菌越冬菌态结果

2.6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2.7大豆疫霉分子检测结果

第四章大豆根腐腐霉病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大豆根腐腐霉菌的鉴定

1.2腐霉菌生物学特性

1.3不同品种对腐霉菌抗性鉴定

1.4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鉴定结果

2.2腐霉菌生物学特性观察

2.3不同品种对腐霉菌抗性鉴定结果

2.4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图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通过近三年的田间调查和研究发现,新疆大豆根腐病的病原主要由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和疫霉菌引起。其中以镰刀菌分离的比例最高,腐霉菌和疫霉菌的致病力最强。由于大豆疫霉菌在新疆地区属首次发现,也是国内外A类检疫性病害,所以本论文侧重于大豆疫霉菌和腐霉菌的研究。 经生物学试验,新疆大豆疫霉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最适菌丝生长的Ph值为7左右;其菌丝在胡萝卜、V<,8>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在V<,8>汁、CA和大豆汁培养基上都能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运用常规的生物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证明,新疆发生的大豆疫霉病和国内外报道的大豆疫菌(Phytophthora sojae)一致,由此确证新疆大豆产区已发生大豆根腐疫病,但尚处初发阶段。生理小种鉴定表明,供试的大豆疫霉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毒力公式,它们与当前国内外所报道的53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公式均有较明显差别,可能属于新的生理小种。通过品种抗病性试验,查明供试18个大豆品种对Phys1绝大部分感病,其中864高抗,MN1801具有一定抗病性,对Phys2,Phyq1和Phy143菌株大部分抗病,其中伊大豆1号,MN1801,P54-89,864等高抗。越冬试验表明该菌在新疆不能以菌丝越冬,主要以卵孢子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研究中还发现一种可以侵染大豆的疫霉菌,其菌落形态和大豆疫霉菌相似,但菌丝生长比大豆疫霉快,其藏卵器球形,雄器下位生,没有发现孢子囊,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测序结果与P. medicaginis× cryptogae同源性高达99%,其种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室内药剂试验查明,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保佳利和霜疫必克对大豆疫霉和瓜果腐霉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田防治时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药剂。 腐霉菌鉴定表明,主要以瓜果腐霉为主,这一结果和新疆王春华等主要是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不同,可能是采样地点不同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