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简称高血压,指因多基因或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血压持久性升高,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慢性疾病,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高血压还能明显缩短期望寿命,高血压患者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年~20年[2]。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中肥胖人比例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我国1958-1959年高血压患病率为5.11%;1979-1980年患病率为7.73%;1991年患病率为13.58%。前21年实际患病率增加了51.27%,后11年实际患病率增加47.99%[3]。估计全国高血压病人达1.6亿人,每年新发确诊高血压病人300-350万人。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发病机制及一些病理过程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细胞因子参与EH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4]。细胞因子是由体内白细胞和其他不同细胞所产生的一类信息物质,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肤,大多以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而引起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研究较多。hsCRP是机体受到各种损伤或炎症刺激后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期蛋白,由脂肪细胞分泌的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刺激肝脏合成CRP的主要细胞因子。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hsCRP与心血管发病有关,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或标志物[5]。不少研究也表明,CRP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7]。IL-6是体内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一般由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但也可由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产生,它不仅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还是能量代谢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8]。Brutista等[9-10]通过横断面研究首次明确提出血清CRP水平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证实高血压不但与CRP相关,也与TNF-α及IL-6相关。Bermudez等[11]亦证实在健康成年女性中收缩压的升高与血浆IL-6、CRP水平高度相关。IL-6还可以刺激血管内皮因子的释放,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2]。Fernandez[13]等发现高血压是成年女性循环血中IL-6浓度的显著独立预报因子。
   高血压存在种族的差异。据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为13.58%(男14.38%、女12.58%)。高血压患病率民族分布显示,朝鲜族最高为22.95%,其次藏族为21.04%,哈萨克族为20.22%,汉族居中13.69%,哈尼族为4.82%,彝族最低为3.28%[14]。哈萨克族是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和独特的游牧生活习惯的民族,其主要居住在新疆北部高山地区,以牧业为主,生存环境较恶劣;饮食习惯上,主食面粉加盐的烤馕;喜饮大量加盐奶茶,多食腌肉制品,且蔬菜瓜果摄入少,由于这种地理环境和特有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与汉族有很大差别的高动物食品、高脂肪、高盐、低维生素C及低植物的膳食结构。
   课题组近年来在哈萨克族及汉族的高血压研究的现场调查中,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以上哈萨克族和汉族居民,测得血压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8.8%和31.5%。为进一步探讨哈萨克族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本研究以同地区汉族人群为对照,通过对哈萨克族和汉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对比研究,初步阐述哈萨克族和汉族之间IL-6、hsCRP的水平以及IL-6、hsCRP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为更有针对性的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预防、早期发现、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