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IF1解螺旋酶的相互作用蛋白
【6h】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IF1解螺旋酶的相互作用蛋白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 言

1 Pif1解旋酶的历史和发展

2 人类Pif1的研究进展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主要试剂及配制

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 实验方法

5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PIF1N目的基因序列

附录二 PIF1C目的基因序列

文献综述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催化DNA双链解开的酶是解螺旋酶,在几乎所有的核酸代谢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中都有重要作用。DNA解螺旋酶的一级结构中存在一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被称作解螺旋酶模序(helicasemotif)。
  PIF1解螺旋酶家族是5'至3'解螺旋酶,在从酵母到人的进化中非常保守。在酵母中Pif1解螺旋酶的作用包括DNA修复、端粒长度的调节、DNA复制及遗传稳定性维持。人PIF1解螺旋酶功能所知甚少,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IF1家族蛋白在其解螺旋酶模序的上游—PIF1蛋白的N-末端在进化中也很保守,我们将其命名为PINT功能域(PIF1N-terminal,domain),我们研究还发现PINT功能域,具有使单链DNA退火形成双链的能力,且对整个解螺旋酶活性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拟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two-hybridssystem)技术,寻找与PIF1相互作用的靶蛋白或上游信号分子,以期进一步明确人PIF1解螺旋酶在体内可能的生理功能。
  我们分别用PIF1的PINT功能域(PIF1N)和PIF1的解螺旋酶模序(PIF1C)作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筛选人HeLa文库,以寻找与各个功能域相互作用的蛋白。诱饵片段由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连入酵母表达质粒pGB,测序检测pGB-Bait质粒,正确后转入酵母菌Y190。再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显色实验检测诱饵蛋白是否有自激活,确定无自激活后将人Hela文库转入能够稳定表达诱饵蛋白的酵母菌株中,用缺陷平板(SD/-Leu-Trp-His+3AT)高强度筛选,将得到的阳性菌落扩增抽质粒。然后,将抽提的质粒与pGB-Bait共转化到Y190,进一步确认初筛为阳性的克隆。最后用生物信息学来分析筛选呈阳性克隆的文库质粒。
  最终,以pGB-PIF1N为诱饵蛋白筛选人Hela文库,我们得到15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3条阳性基因:CCNDBP1、OTUD5、CAP1;以pGB-PIF1C为诱饵蛋白筛选人HeLa文库没有得到阳性克隆。
  经过酵母双杂交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PINT功能域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IF1在细胞凋亡和损伤修复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