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根区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6h】

根区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滴灌的研究进展

1.2 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1.3 根区交替灌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取样与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本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分布规律的影响

3.2 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3.3 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分布规律的影响

4.2 不同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根区交替滴灌方式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 者 简 介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不同根区交替滴灌方式葡萄根系分布规律、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研究,为构建高效根区交替滴灌方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以1a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植株两侧安装不同的滴灌设备,模拟根区交替滴灌技术。共设3种根区交替滴灌方式,分别为:树体两侧均采用地面滴灌方式(处理1);树体两侧均采用地下滴灌方式(处理2);树体一侧(A侧)为地面滴灌方式,另一侧(B侧)为地下滴灌方式(处理3)。对不同交替滴灌方式下根系重量、直径、长度、表面积、体积在土层中的分布规律以及根系活力、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片光合作用随灌水时间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结果:⑴3种处理方式在A侧垂直方向0-20cm土层内,处理3的根重、根长、根表面积与根体积最大,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处理2;在20-60cm土层内,上述各根系参数表现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3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与处理2差异显著。B侧垂直方向0-20cm土层内,上述各根系参数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在20-60cm土层内,上述各根系参数处理3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都显著大于处理1。各处理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规律不同。处理1葡萄根系在0-20cm土层内的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55%;处理2在20-40cm土层内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49%;处理3的根长分布规律A侧与处理1一致,B侧与处理2一致。不同根区交替滴灌方式中,处理2的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处理3的根系总重、总长、总表面积与总体积均为最大,处理2次之,处理1最小。⑵各处理灌水区根系活力随灌水后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缓慢下降,未灌水区根系活力迅速下降。不同处理方式,在灌水区根系活力表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未灌水区表现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各处理灌水根区根系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未灌水根区,并随灌水后时间延长先保持稳定状态再逐渐升高,处理1上升最快,上升幅度最大。未灌水根区在复水后各处理Pro含量均迅速下降,处理1下降幅度最大,不同处理方式在灌水周期内处理1均为最大。不同处理方式对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根系活力大致相同。3种处理方式均随灌水后时间的延长根系 SOD、POD、CAT活性逐渐增强。不同处理方式中处理2的SOD、POD、CAT活性在各个时期均较低,处理3在A侧高于处理2但低于处理1,B侧与处理2无明显差异。处理2和处理3根系的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CAT活性在整个灌水周期内的变化幅度比处理1小。⑶各处理方式葡萄叶片Pn、Gs、Tr和Fv/Fm、qP、ΦPSII,在灌水后3天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在灌水后7天降至最低,异侧复水1天后,又逐步升高。不同处理方式在灌水后1天,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灌水后时间延长各处理之间逐渐呈现显著差异,灌水后7天,上述各参数值表现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异侧复水1天后,各参数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
  结论:结合根系分布规律与根系生理特性的结果,综合分析3种不同根区交替滴灌方式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关系,认为处理3和处理2对根系构型的建成诱导效应优于处理1,促进根系下扎,使根系在土层内分布更加均匀,保持较好的根系生理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