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新害虫—绿长突叶蝉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6h】

葡萄新害虫—绿长突叶蝉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产业概况

1.2 葡萄虫害概况

1.3 新疆葡萄虫害概况

1.4 叶蝉总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长突叶蝉族的的研究进展

1.6 本实验的目地和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长突叶蝉的分布、寄主范围及危害程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绿长突叶蝉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绿长突叶蝉种群消长与分布规律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绿长突叶蝉生态风险评估

5.1 定性分析

5.2 定量评估

5.3 害虫管理

第六章 绿长突叶蝉防治药剂室内筛选研究

6.1材料与方法

6.2结果分析

6.3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 者 简 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绿长突叶蝉(Batracomorphus pandarusKnight)为中国新纪录种,属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叶蝉亚科(Iassinae)短头叶蝉族(Iassini)长突叶蝉属(Batracomorphus)。2009年在玛纳斯园艺场酒葡萄上首次发现,2010年该虫扩散到石河子市郊和农八师152团,2011年在第八师143团、145团和147团先后发现该虫为害鲜食葡萄,扩展速度很快。但其分布范围、生态风险程度,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习性与行为、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等均不清楚,国内外也未见相应研究报道,对此我们对其生物学、生态学及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绿长突叶蝉目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以北第十二师、昌吉、玛纳斯、石河子等地。为单食性,仅取食危害葡萄,其它作物小麦、棉花、玉米等均不取食为害。主要在葡萄中、下部的嫩梢上和果穗中取食危害,种植密度大、管理粗放、结果位低、生长偏旺、不能及时修剪的葡萄园发生重。⑵在玛纳斯地区,绿长突叶蝉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葡萄枝干内越冬,越冬代发生相对整齐,1、2代有世代重叠。4月底至5月中旬为越冬代卵孵化及越冬代若虫发生期;5月底至6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第一代卵发生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第一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第二代卵发生期;8月初至9月底为第二代若虫发生期;9月初至10月初为第二代成虫发生期;9月中旬至来年4月底为越冬卵期。⑶绿长突叶蝉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有一定的趋光性;但对糖醋液无趋性。有趋嫩性和趋果性。成虫雄性的活动垂直高度比雌性高,而雌性主要在植株下部活动。⑷绿长突叶蝉若虫共5龄,历期13-25天;成虫寿命3-9天。成虫主要在21点至23点及6点至8点活动。⑸三种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绿长突叶蝉若虫毒力测定由高到低依次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30%啶虫脒可溶液剂(SL)>5%阿维菌素乳油(EC),对绿长突叶蝉若虫的LC50分别是3.27×10-3μg/ml、5.46×10-3μg/ml、8.07×10-3μg/ml。⑹绿长突叶蝉的风险性评估指数R值为1.82,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其远距离传播主要靠人为携带苗木进行,应当加强已发区域的除害处理与未发生区域的检测措施。⑺组建了绿长突叶蝉绿色防控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